第183章 晚枫亭(第3页)
“阿姐你看那边,亭子好像全上了颜色。”
贺绚儿指着不远处新建的一个大亭子。
宽而长,是处赏景写生的好去处。
亭子刻着晚枫亭三个大字,常连枝一眼就认出,这是相公刻篆的字,檐边翘起,特意加长,就是怕下雨的时候,雨水飘进亭子里。
里面很宽长,能容纳百千人,还摆放长石桌和石墩子,反倒成了村里孩子打边炉开小灶的好地方。
村里老人反而不爱来这里,可能是一眼看到山崖下面,心生恐惧,都是惜命的。
这一小处地势平坦,原本是一片花田的,村长李好根觉得山里的花已经太多太多了,时常见孩子们顶着日头作画,要突然下雨,就要立马收成画板躲雨,就想着建个小长亭吧,方便孩子们,也让村里人闲时多处能走动的地方。
用上好的木材打地桩,这处地势平旷,也不建什么复杂繁重的房子,倒也安全。
秋收后,站在这里,就能看到对面一连片的红枫山林,十分惹眼。
山里气候迟,枫叶红得晚,故而将亭子取名晚枫。
要是以前,还真不敢这么大胆,建这么大的亭子,山里会有强风,怕被吹垮了。
但自从常小庆从外头淘到到各种石材和大量朱砂,李好根又研究榫卯工艺多年,经过几年实打实的验证,才大胆起来,
地面石板和墙砖用的混合三土,亭子的榫卯拼接,斗拱上承屋顶,下接立柱,严密扣合完美。
而郭四豆就是更大胆了,让出自己的新山洞做研究,因为炸开的山洞里面是掏空的状态,他就想直接在山洞里拼接了一个屋子。
郭四豆得了个免费的屋子,那屋顶都拼到山洞顶上,将整个山洞支撑着,十分牢固,可把不少人羡慕住了,这第一批的材料,可是最扎实的。
问他为什么这大胆,他望着家门口不远处的亭子,嘴角都压不下去,“晚枫给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