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4章(第3页)

 

“我现在只想知道——他到底是装的,还是他真的看透了?”

 

《管理与人》:“陆羽式温柔管理:不以目标驱动,而以信任驱动”《资本之道》:“没有融资的神话:他用零预算打败了一切算法”《企业风云录》:“他不谈增长,却缔造了最温柔的商业奇迹”《心流》:“从情绪到生产力:陆羽重新定义了‘工作状态’”《未来组织》:“后kpi时代的管理哲学:从桃源乡开始”

 

“你认为你是一个有管理能力的人吗?”

 

面对《经营者周刊》的记者,陆羽低头翻看着员工新提交的剧情文档,像是没太听清。

 

“管理能力?”他轻声重复了一遍。

 

“我觉得我只是比别人……更怕人受伤。”

 

“我见过太多项目死在压力里,死在互相推锅里,死在‘我只是完成任务’的敷衍里。”

 

“所以我想试试另一种方式。”

 

“我不要求他们快,我只要求他们真。”

 

“如果他们能真诚地把自己的一个片段放进游戏里,那这个游戏就不会死。”

 

他把文档合上,笑了笑:“所以不是我在管理他们,而是他们在让我相信——人是可以不靠压迫也能发光的。”

 

【外界评论·联合社评】

 

“陆羽的经营方式,是一种罕见的‘反工业化管理’——他不追求流程标准化,不追求产能最大化,不追求效率最优解。”

 

“他追求的是一种‘组织内感情生态平衡’。”

 

“在这个以kpi逼人、以okr驱动的时代,他用一种几乎失传的方式——理解与信任,构建出了一个不靠资本运转、却能自我生长的创意乌托邦。”

 

“他说他不是老板,他是‘第一个搬椅子坐下的人’。”

 

“但恰恰是这位看似最无威严的领导者,让他的团队,人人都像是在为‘自我’而奋斗。”

 

【场景五·阿鹿的朋友圈】

 

阿鹿发了一条朋友圈,配图是陆羽在会议室里给猫剪指甲的背影。

 

文案只有一句话:

 

“他从不说管理,却让你愿意为他写到凌晨三点。”

 

评论区热烈。

 

【林臻】:他不是在管理,他是在陪伴。

 

【老鱼】:我以前以为我只是个废柴,现在我觉得我是个有废柴价值的废柴。

 

【配乐小何】:他唯一一次发火,是我没吃早饭。

 

【陆羽本人】:……你们这样我以后怎么招人。

 

【结语】

 

在这个时代,商业媒体习惯用“增长曲线”、“资本回报”、“产品迭代速度”来评价一个企业家的价值。

 

但陆羽给出的答案,是另一种曲线。

 

一条从人心出发,回到人心的曲线。

 

他不大声指挥,不严苛要求,不追问报表,不鼓吹狼性。

 

他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听你说完一个梦,然后告诉你:

 

“这个梦,也许可以写进游戏里。”

 

于是,所有人都愿意为这个梦,拼尽全力。

 



 

他不是在经营公司。

 

他在——经营一个可以被信任的世界。

 

一缕清晨的阳光透过老式工作室的百叶窗洒进来,灰尘在空气中微微浮动,安静得几乎能听见墙角猫打呼噜的声音。

 

陆羽照例是第一个到的。

 

他一身深蓝色风衣,左肩还挂着昨夜未卸的帆布包,右手端着一杯现磨黑咖啡,走进会议室时,脚步轻得几乎没有声响。

 

他没开灯,只是坐在窗边,把包放下,打开笔记本电脑。

 

屏幕亮起的瞬间,他的神情变得专注而安静。

 

那是一种习惯了孤独的沉稳。

 

也是一种,早已把“领导”两个字从身份中剥离出去的自然。

 

他不是来“监督”谁的。

 

他只是来陪他们一起,早一点醒来。

 

七点整,阿鹿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头发推门进来,一边哈欠连天,一边举着纸杯奶茶。

 

“羽哥……你又没睡吧?”

 

她一屁股坐在沙发上,抱着奶茶缩成一团。

 

陆羽没回头,只是打字的节奏轻轻慢了半拍,“睡了三个小时,算是赚了。”

 

门又推开,林臻抱着一堆剧本打印稿走进来,嘴里叼着面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