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4章 光伏产业(第2页)

 如此一来,国外光伏板的价格迎来大跳水,单片光伏板价格跌到不足以前的三成。

 如果仅仅只是销售不畅,那坚持一下也能活下去,可由于国内光伏板制造商和国外硅片生产厂商签订了十年长约,那意味着上游硅片的拿货单价并没有降低。

 上游硅片的供货单价没有降低,而销售的光伏板则跌到不足三成,这些国内的光伏制造商生产的越多,亏损的就越大,那不破产就没天理了。

 说到底,国内光伏板制造商之所以会栽这么大一跟头,还是吃了没有核心技术的亏。

 没有自己的核心技术就会被受制于人,就会随时被人卡脖子。

 “周书记搭的桥,这彭晓伟是锦江本地人,如今回来家乡投资建厂,家乡岂有不支持的道理?周书记建议以15万/亩的低价给尚伟时代出让一千亩土地,另外还要提供二十亿的商业贷款。”耿海清看着远处那块施工工地,语气中充满了不可明说的味道。

 作为锦江市的市长,有人到自己的管辖的地方投资,那应该是高兴的地方。

 毕竟在这个以gdp论英雄的时代,有这么大的厂子到这里来投资,不仅拉动本地的gdp和就业,还能提升本地的税收,这也就是各地官员如此重视招商引资的原因。

 但让耿海清有些不爽的是,这彭晓伟是周书记牵的线搭的桥。

 此前耿海清好不容易在沙井巷的改造扳回一城,获得了锦江新区建设的主导权。

 如今彭晓伟这么一插进来,那后面的事情又不好说了,所以耿海清脸上才会有些不爽。

 尚伟时代越成功,那周书记在锦江新区的话语权就会越大。

 但即便是有这些小心思,可看到周书记能拉来这么大一个投资,耿海清心里还是替整个锦江市感到高兴,只是这高兴中带着一点小落寞。

 “一千亩土地?还要二十亿的低息贷款?已经过了常委会了?”李焕听了不禁有些冷笑,对着耿海清连续问道。

 李焕现在能明白,尚伟时代破产后,彭晓伟为何能出逃到国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