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在草原之上建城池(第2页)

 “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就是属于我大明王朝的领土,在这城墙之内,哪怕住蒙古包,哪怕住军帐,也无所谓。”

 “但是漠北草原之上一定要建造出一座又一座的城墙,只要有城墙在那。漠北草原永远是我大明王朝的领土。”

 “有了城墙,我大明王朝就能够更好地驻守漠北,有了城墙才能够防御外敌。”

 “现如今大明王朝还没有到不需要城墙的时候,等到什么时候正将整个世界整片大陆全都收为我大明王朝的领土,那时候,就再也不需要城池了。”

 “现如今,城墙还是需要建造,你们回去之后,看看在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哪些地方不能建造。”

 “哪些地方能够放牧,哪些地方能够种植庄稼。”

 “朕也知道,漠北草原之上能够利用的耕地,少之又少。”

 “如若这一点你们不知道,那朕自然会安排一些元人,给你们指出来。”

 “他们比我们更懂,哪些地方能够利用,哪些地方能够种地,哪些地方能够建造城池。”

 “而你们,就从中,选择最佳方案。”

 “城池需要建造多大,城墙需要消耗多少资源。”

 “所耗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又是多少。”

 “尽可能的,先完成城墙的主体建筑。”

 “先完成哪些地方,哪些地方可以放缓,这一些,都需要你们好好谋划谋划。”

 “毕竟整个漠北草原十里不同天,这里也许大雪纷飞,其他地方也许就是阳光明媚。”

 “哪一些地方更适合提前开工,而哪一些地方又需要暂缓工程,都需要你们筹划。”

 朱标摆了摆手,看向面前的刘伯温和姚广孝,让二人亲自去谋划谋划,到底应该在哪一些地方建立城池,又应该建造多大等等。

 对于这一些计算,朱标自然不会亲力亲为,而是让刘伯温和姚广孝亲自前往去核算。

 而朱标只需要得到一个结果,和消耗多少人力、物力和财力即可。

 其他的朱标根本就不关心,只要不将大明王朝拖累,不要让大明王朝没钱,就足够了。

 有刘伯温和姚广孝二人在图标还是很轻松的,毕竟两个都是大才,对于。朱标来说还是非常有用,不仅处理政务上面需要二人,在各种决策上面,朱标也很需要他们。

 这种计划书,对于他们来说,都是小儿科。

 “喏。”

 “陛下如若想要在莫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那必须先得将漠北草原之上的北元王朝士卒完全赶出漠北,或者将其收服。”

 “历朝历代,还真没有哪一个王朝,愿意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当然也是因为他们没有能力攻占漠北。”

 “就算唐朝攻占了漠北,也没有财力在漠北建造城池。”

 “毕竟当年唐太宗李世民所统治的唐朝,并没有后来开元盛世那般富有财力。”

 “就算有,也未必会愿意在茫茫草原之上,建造城池。”

 “也许是他们太过自信,当然也有可能是觉得,领土太大,建造城池,也不方便管理。”

 “我大明王朝如若能够将漠北攻占,并且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那必定能够将漠北草原,彻底纳入我大明王朝的领土。”

 “陛下了这一个想法,微臣非常支持。”

 “不过,陛下也得早一些做好心理准备。”

 “要知道,建造一座城池可是花费巨大,更别说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那么除了一些能够拥有耕地种植的百姓,大多数人应该还是会前去放牧。”

 “而想要放牧就必须要前往城外,城外放牧,可是非常危险的,只要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他们卷土重来必定携带百万大军南下攻入漠北。”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草原到时候,依城而守,自当没有任何问题,可是这一些百姓的牛羊,都将被北元王朝的这一些部落族人,抢夺的一干二净。”

 “除非建立长城,长城外扩,如此一来,也许还有可能挡住游牧民族的冲击。”

 “否则游牧民族一旦冲入漠北草原,将再也没有任何人能够抓得住他们。”

 “虽说我们有城池之便利,可他们来去如风,想要围困他们还是难上加难,务必要将他们阻截在外,绝对不能够让他们攻入漠北腹地。”

 “这也不得不防。”

 “因为我们大明王朝如若选择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需要花费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极为庞大。”

 “所以一旦陛下决定了下来,那我们大明王朝的军队就必须得转攻为守。”

 “毕竟远征实在是耗费粮草,并且,没有任何好处,唯有修身养息,才是治国之关键所在。”

 “微臣以为,地下确实可以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但是最要紧的就是在漠北草原之外建造一座长城。”

 “这一座长城,以山脉为连接点,将整个漠北,包裹在内。”

 “虽说消耗巨大,可对比几百座城池来说,还是微不足道的。”

 “莫比草原已经消耗了,我大明王朝无数钱粮,如若之后再加上建造城池,那更是数不胜数。”

 “对比起来,反而长城消耗的更少。”

 “实在不行,建造木制的山寨,也未尝不可。”

 “多树栅栏,并且每一处栅栏,都有士卒把守。”

 “栅栏之外,依然还是栅栏,每一处,都安排机枪手驻守,至少不会有游牧民族胆敢进犯。”

 “只需要数年的时间,大明王朝在漠北草原建造无数城池,以此为跳板,进行北伐和西征。”

 “攻城略地,对大明王朝来说,能够减少不少的消耗。”

 姚广孝点了点头,他自然非常赞同朱标的这个提议。

 彻底掌控漠北就必须得在漠北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为何漠北草原一直掌控在游牧民族的手中,那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也不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也不定居,而选择居住地都是流动性的。

 所以,你想要攻占漠北,根本就找不到人,一般来说,很少有人能够了解漠北到底是什么样的情况。

 想要在茫茫草原之上找到敌人,那可是千难万难的,可人家熟悉地形你却不认识,很容易迷路。

 那么你就很难找到敌人,更别谈说能够消灭莫北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

 今日被你们发现他们在这里,明日你赶到这里的时候,人家早就已经人去楼空,不知道在哪块地方,你根本就不熟悉草原之上的情况,那就很难找到敌人。

 可如若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么你想要找到敌人,那就非常简单。而东北草原之上的游牧民族想要攻占城池,那就千难万难,毕竟现在已经不是原先的大明王朝。

 如今的大明王朝拥有极为强大的火器,哪怕只有1万人固守城池,你拥有30万大军都未必能够攻占下来。

 如今大明王朝的火器十分的强悍,自然不需要太多的人,固守城池只需要机枪、大炮和足够的弹药。

 只要城内拥有足够的机枪大炮,还有充足的弹药,那么敌人想要进攻都是千难万难。

 只要大明王朝能够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城池,那将再也不需要担心,会被游牧民族所攻占。

 但是也有一点坏处,那就是对一些百姓既然已经归附大明王朝,那他们就能够在漠北放牧,可是他们一旦有敌人来临的一些放牧的牛羊,将会沦为那一些游牧民族的战利品。

 这也是大明王朝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最不好,最不安全的地方。

 现有游牧民族之人进攻大明王朝,那么整个大明王朝漠北,将沦为游牧民族的战场。

 风险和机遇往往都是并存的,一旦大明王朝彻底掌控了末尾,那将带给大明王朝无尽的好处。这也是必然的。

 至于想要防御住,莫非原先这一些游牧民族,那多少还是有一些办法?

 只需要建筑长城,即可守卫漠北草原,当然建造长城确实是消耗太大,实在不行,建造寨门,全都连成一片,倒也无妨。

 只需要守住几年的时间,让大明王朝免于战争之苦,并且漠北草原已经拥有了大明王朝,数10座城池那里王朝就可以漠北草原作为跳板继续。北伐或者西征如此一来就能够节省不少的时间,不仅仅能够跟上粮草运输,还没有任何后顾之忧。

 大明王朝随时可以增援,而不需要从内地调兵,那跨越千里的支援,去了也是白去。

 “嗯。”

 “和尚说的没错。”

 “这一次,朕也是需要让大明王朝修身养息。”

 “这一战我大明王朝不仅仅进行了北伐,还在国内平定叛乱。”

 “另外还派遣大军前往进攻云南,消耗了不少的钱粮。”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明王朝也确实应该休养生息几年,而这几年,漠北草原之上,先竖起寨门,连成一片。”

 “只要杜绝北元王朝进攻即可,之后,我们大明王朝,只需要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相信只需数年,整个漠北草原之上就会耸立起一座又一座的城池。”

 “到时候,大明王朝国力必定会变得更加强盛。”

 “北伐和西征也就能够相应展开,毕竟,大明王朝已经不需要这一些长城固守,我大明王朝,终将会将整个大陆全都收入我大明王朝领土范围之内。”

 “让世界大同,再也不需要所谓的城池和长城。”

 朱标点了点头,如果说要建立几十甚至上百座城池,那就算是大明王朝如今的财力都需要休养生息几年。

 而这休养生息的几年之中,朱标还能够培养大量能征善战的士卒,等到漠北草原之上,城池建立完毕,就可以率领这一些能征善战的士卒开始北伐,或者西征。

 周边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整个大陆,都收服,那么海域,自然也不在话下。

 世界大同,将会在他的手中实现,这才是他最终的目的。

 “陛下,微臣以为,工部尚书于文明,堪当此任。”

 “于文明才思敏捷,对于工部事物,再熟悉不过。”

 “而且,这一次建造的,可并非是寻常城池。”

 “而是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如若能够让于文明前往督查,那自然是事半功倍。”

 “想要在东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自然是需要于文明这个工部尚书亲自处理,毕竟这城池可不是一两座,而是几十座甚至上百座城池。”

 “想要让漠北草原之上建造城池更加顺利,就必须得工部尚书亲自处理,至于工部其他事务暂时由工部侍郎暂时代理。”

 刘伯温眉头紧锁,这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还真是头一次听见。

 毕竟历朝历代,可从来没有任何朝代愿意在漠北草原之上建立城池。

 不过既然在漠北草原之上想要建立城池,那自然应该安排工部尚书亲自出马,毕竟这建造城池可不是一两座,而是几十上百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