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0章 反对封王,冒死进谏(第2页)

 李世民从一个秦王,直接在玄武门之变杀死了他自己的大哥李建成,成为了真正的嫡长子。

 最终李世民成为大唐王朝太子,登基称帝,是为太宗皇帝。

 每每看到这一点,朱棣内心的野心就不断的成长不断的爆发,他相信自己绝对不会比李世民要差。

 既然李世民都能够做到,那自己为什么就没办法做到这一切呢?难道自己真的比李世民要差吗?

 朱棣并不这么认为,他觉得自己的能力不下于唐太宗李世民,既然李世民都能够成功,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够成功?

 自己也有梦想,自己也有理想,他也想要做一回唐太宗李世民。

 不管是什么样的东西,挡在自己眼前,他都会毫不留情的将他们全部斩杀。

 朱标能够成为皇帝,为什么他朱棣就不能够成为下一任大明王朝的皇帝呢?

 可自己想要真正成为大明王朝皇帝,就必须要让自己拥有足够的实力和权力,还有兵马。

 而现在朱元璋正在给自己机会,朱元璋准备分封他们这一些皇子,让他们成为王,并且拥有自己的封地,守卫边关。

 一旦他们前往自己的封地,守卫边关,手中至少有数万大军,甚至能够达到十万,十几万都未尝不可。

 只要自己手里有兵,那他就一点也不虚,慢慢发展实力。

 他相信总有一天自己能够掌控天下,所有兵马颠覆整个大明王朝,让自己成功登基称帝。

 “叶伯巨,如若今日不死,迟早,本王会将你碎尸万段。”

 “如若不封王,我如何能够拥有兵权,没有兵权,如何才能够完成我自己内心伟大的目标?”

 “到时候只要拥有了封地,我就拥有了兵权,掌控了兵权,我就能够招募士卒,一旦将他们训练完毕之后找一个理由将他们全部裁员,并且隐藏在整个封地之内。”

 “到时候,在暗中联络他们,扶持他们,新的士卒也在继续招募,如此几年,就能够得到十万,甚至数十万大军。”

 “如若得到了数十万大军,难道我还没办法打进京城吗?”

 “实在不行,就让你,死。”

 朱棣眼眸之中迸发出无尽的杀意,低下头,不让任何人看见自己,收敛了身上的杀意。

 他知道自己必须要得到一块封地,只有得到了封地,自己才能够掌控大军,才能够实行自己的计划。

 可如若这一次被叶伯巨打扰,让自己痛失了一块封地,让自己没办法出京城。

 如若不能出京城,就没办法培养自己的势力,他内心想到这里就非常的愤怒,恨不得将叶伯巨千刀万剐。

 “陛下,万万不可万万不可实行分封制,一旦分封制下达,可就真的再也无法挽回了陛下。”

 “陛下,绝对不能够实行分封制,一旦分封制,藩王之乱必现。”

 “现在绝对不能够分封诸王,将来也不行,求陛下三思。”

 “微臣冒死进谏,请陛下三思,三思啊!”

 正在此时,又一名男子跑上前来,大声哀嚎道,也和叶伯巨跪在一起,朝着朱元璋不断的磕头。

 “周衡下去,你在胡说八道什么?”

 刘伯温双拳紧握,看向周衡小声怒斥道。

 周衡乃是之前科举中的其中一个进士,官至右正言,乃是一个谏官,现在正在刘伯温手底下办事。

 刘伯温知道周衡有些本事,做事兢兢业业,并且为人正直,根本不会和那些官员同流合污。

 刘伯温也很赏识周衡的性格,做事一丝不苟,只做好自己份内之事,不会做出违背自己理念之事。

 现在没想到,周衡直接就跑了出来,和叶伯巨一起冒死进谏,内心有些焦急。

 他知道如若朱元璋内心心生愤怒,那么面前的周衡和叶伯巨都得死。

 这可是两个好官,对于刘伯温来说罪不至死。

 如若这一次朱元璋真的要杀了他们,那么整个大明王朝之后,恐怕再也没有人胆敢出来冒死进谏。

 一个王朝如若没有人来给皇帝指出问题,那么,一旦皇帝做出了错误的决定,那么很可能会导致整个江山颠覆,所以才会在历朝历代出现一个特殊官员——谏官。

 “说,你们都说说吧!”

 “心里有什么想法。”

 朱元璋面色阴沉,听见了涂节的话后,他已经起了杀心。

 再加上这个时候,周衡也跑了出来,让朱元璋内心更加的愤怒。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但是此次朱元璋却并没有对他们加以指责,而是让他们讲出自己内心的想法。

 他自然知道,叶伯巨等人说的话确实是正确的,他内心也没有反驳,但是,他同样信不过武将。

 历朝历代以史为鉴,不管是诸侯王还是这一些武将,都不能够让朱元璋内心得到安定。

 他知道如若自己不分封,诸侯王照样会让武将掌控边关的权势,而武将一旦起兵谋反和诸侯王其实并没有任何区别。

 可如若真的诸侯王取得了胜利,登基称帝,那至少还是他们朱家的天下,可一旦让母将掌控边关全是让他们掌控了兵关的士卒,那他们很可能会和外族联合起来,一同进攻他们大明王朝大明王朝,如若颠覆在他们这一些武将的手中,那就真的什么也没有了。

 两害取其轻,在朱元璋眼中,武将的危害,远远要高于诸侯王,所以这才迫使他内心下定决心,要让自己的儿子,固守边关。

 这段时间,朱元璋一直在脑海之中思考到底,要让自己儿子封王固守边关,还是要让自己手底下的武将固守边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