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0章 爷爷和我爹?老朱要削朱老四(第2页)

 这让朱允炆感觉到无尽的恐惧,朱允炆就算是帝王,也不例外。

 他也没想到,自己十二叔说要送给自己礼物,这礼物,居然如此让人恐惧。

 “太祖皇帝陛下?”

 “陛下?”

 “老奴,拜见太祖皇帝陛下,拜见兴宗皇帝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王轩看见朱标,全身一震,热泪盈眶,没有任何胆怯,有的,反而全都是思念。

 他从小和朱标一起长大,从小伺候在朱标的身边。

 可是,朱标最终还是离开了人世,他内心也是伤心欲绝。

 现在看见朱标出现,激动万分,直接跪地叩拜。

 他不管面前的朱标是人还是魂,他只知道,朱标就是自己的天。

 “儿臣拜见爹。”

 “见过爷爷。”

 朱允炆回过神来,看见面前的朱标和朱元璋,走上前去,直接跪了下来。

 虽然刚开始还有点惊魂未定,但是,现在他发现,面前的朱元璋和朱标,是会动的,好像不是死人。

 不过,朱允炆知道,自己爹和爷爷出现,就算是魂魄,也不至于会害自己,也就没有那么害怕了。

 “微臣拜见太祖皇帝陛下,拜见兴宗皇帝陛下。”

 “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盛庸也立刻跪了下来,朝着朱元璋和朱标,跪地叩拜道。

 虽然他内心也充满了疑惑,不过现。如今见到朱元璋和出标,他自然也得下跪叩拜,不管他们到底是人还是鬼。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拜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

 一时之间,朱允炆带过来的人,纷纷跪了下来,大声呼喊道。

 “免礼平身。”

 朱元璋面色阴沉,摆了摆手,冷声道。

 “谢太祖皇帝陛下。”

 所有人纷纷站起身来,站在一旁,眼眸之中还是有些惊恐。

 “爹,爷爷,你们,你们怎么,怎么?”

 朱允炆看着面前的气氛有点尴尬,看向朱允炆和朱标询问道。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朱标和朱元璋,居然还会活着,这简直让人有些难以置信。

 毕竟他可是亲眼看见自己爹和自己爷爷驾崩的,这到底是什么情况导致自己爹和自己爷爷居然莫名其妙地活了过来。他内心也是充满了惊恐和慌乱之色。

 他不知道这到底是为了什么,也不知道,为什么自己十二叔送给自己的礼物,居然是自己爹和自己的爷爷。

 现如今,他们在这房间之内有些昏暗,会不会是因为自己削藩,导致自己爹和自己爷爷不开心了?

 所以,才会显灵,来告诫自己?

 “行了,怕什么?”

 “要记住,你是大明王朝的皇帝。”

 “皇帝,应该藐视天下,诸邪避退。”

 “在这里害怕什么?”

 “爷爷和你爹,还能吃了你不成?”

 “起来吧!”

 朱元璋看见朱允炆,眼眸之中闪过宠溺之色,摇了摇头,沉声道。

 对于朱允炆,他也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才好。

 看见朱允炆的下场,他内心也充满了无奈,甚至也充满了一丝愧疚感。

 如若不是自己,自己这大孙子,也不至于会被自己儿子杀死。

 现在看见朱允炆,多少也有些心疼,毕竟,自从朱雄英去世之后,他将所有的情感,全部都寄托在了朱允炆的身上。

 爱屋及乌,原本就更疼爱朱标这个儿子,作为朱标的儿子,朱允炆自然也有这样的待遇。

 如若朱雄英不死,也就不会有这样的结果了,可是他知道,这已经不可能了。

 就算朱标回到过去,救活了朱雄英,也会改变历史进程,到时候,自己这边,也不可能会有朱雄英复活的事情发生。

 那个世界,只会继续朝着它自己的发展方向开始发展,而不会让自己这个世界的朱雄英复活。

 所以,朱元璋将所有对朱雄英的爱,都放在了朱允炆的身上,朱允炆现在,才是他的嫡长孙。

 现如今,望着面前的朱允炆,当看见他见到自己父子二人时候,眼眸之中的那种恐惧感,他也非常清楚,到底是为什么。

 毕竟,两个死去的人,突然莫名其妙的出现在他的身边,任谁都会感觉到有些不可思议。

 甚至,感觉到有一些恐惧的。

 不过,作为帝王,朱元璋还是要让朱允炆振作起来,以后不管是看见什么,都不需要害怕。

 因为他是大明王朝的帝王,身为大明王朝的帝王,就不应该有恐惧。

 这样的恐惧,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应该存在的。。

 如若朱允炆只是一个普通人,那么,他内心有恐惧,自然是无可厚非。

 可现如今,朱允炆乃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大明王朝的皇帝就不应该有恐惧。

 大明王朝的皇帝就应该,霸道、无敌。看见谁都是藐视一切的模样。

 而不会露出任何恐惧的眼神,这才是真正的帝王。

 哪怕内心真的有一定的恐惧,大明王朝的帝王,也不允许表现出来。

 “是,是爷爷。”

 “爷爷说的是。”

 朱允炆内心松了一口气,不管面前的朱元璋到底是怎么出现的,只要朱元璋没有生气就足够了,现如今只要自己爷爷不生气,他内心也就没有太多的担忧。

 输了朱元璋一上来就责怪他这责怪他那那,他内心自然也会更加的恐惧,而现如今朱元璋看见自己不仅仅没有对自己生气,还露出了那种关切的眼神。

 这也让朱允炆内心,多少有了一些安慰,内心的恐惧,也缓解了不少。

 “现如今,爹自然知道,你内心十分的恐惧,十分的恐慌,但是爹想要告诉你的是,爹和你爷爷,都不是死人。”

 “你只需要知道,你爹和你爷爷,还好端端的活着,不过,你爹和你爷爷,并不是这个世界当中。”

 “因为知道你以后,会有一些麻烦,甚至,你会丢失皇位,所以,爹和你爷爷,才来帮助你。”

 “原本爷爷不想要出现在这个世界,不过你爷爷没忍住,最终还是阻止了你十二叔自杀。”

 “你这小子也是了,既然决定要削藩,那么,你就必须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去做,而不是犹犹豫豫。”

 “你将所有的矛头指向那一些犯过过错的藩王,这没有错。但是你忘记了这一些藩王当中到底哪一个藩王,才是最强大的?”

 “你在这里削藩,难道他就不会有担忧吗?”

 “他会担心,下一个,就会轮到自己,如果他感觉到恐惧,他自然也会,有可能臣服的情况出现。”

 “可是,更多的情况下,他会让你知道,削藩也是有属于自己的力量的。”

 “等到时候,他要是造反了,一定会有其他的藩王紧随其后,等到那时,大明王朝将会面临诸王之乱。”

 “而你既然想要削藩,那么,你就必须得知道,你自己最大的敌人到底是谁。”

 “如若你连自己的敌人是谁都不知道,那么,你削的是什么藩?”

 “你在削除其他无关紧要的藩王之后,已经让他拥有了足够的时间去准备。”

 “这段时间,他会去思考,如何去选择对抗你。”

 “等到时候,你也会变得十分的被动,甚至,还会兵败被杀。”

 “作为帝王,做事不能够优柔寡断,作为帝王,想做什么,就必须要快、准、狠。”

 “等你削藩成功之后,掌控了他们所有的兵权,那么你可以将他们重新调查。”

 “真的有大过错的,你责备之,然后降为郡王,不给封地即可。”

 “让他们当个逍遥王爷。”

 “如若只是初犯,你应当体恤,容纳他们的罪责,恢复他们的爵位,并且,只享受封地的收入,却无权调动一兵一卒,居住在京城之内。”

 “屡教不改,多行不法,废之,亦无不可。”

 “如若发现,诸王无罪,并且显得,还要加以赏赐,只不过,依旧没有兵权。”

 “既然要削藩,权利,就要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不管之后有人在怎么好,在怎么贤德,在怎么有功于社稷,都不能够赏赐封地之内的兵权调动。”

 “兵权,只掌控在朝廷的手中,不能够让任何人掌控。”

 “这便是为君之道。”

 “他们毕竟是你的亲叔叔,岁时伏腊,派人馈问。”

 “如若贤明的诸王,赏赐要更多一些。”

 “初犯者,容之。”

 “再犯者,罚之。”

 “如若死性不改者,废之。”

 “恩威并施,不能够一味的削藩,削藩,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

 “废除你最大的威胁,才能够让你治理长治久安。”

 “首先,要除掉敌人,就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动作要快,不能够有任何拖拉。”

 “现在的你,拖拖拉拉,废除这一些不法的藩王,又有何用?”

 “你削藩,没有错,他们也都是做错了,但是,你得想想,要是有藩王上表,你这一次削藩,是正确的,只要是诸王行不法之事,必须严惩。”

 “等到那时候,既然这一些三王都表示诸王行不法之事必须严惩,那就已经说明他们并没有做过这一些所谓的不法之事。”

 “如果这样的奏章传至朝堂内外,所有人都只会赞赏。”

 “而你这削藩,还削得下去吗?”

 “人家一份奏章,就能够直接将你最后的退路给堵死了。”

 “你可想过,这样的削藩方式,真的正确吗?”

 “如若,你真的只是将一些有罪的藩王,进行削藩,你确实非常成功。”

 “你也没有任何错误,但是,你想要的,真的只是仅仅削了这一些不法诸王的藩吗?”

 “所以。你要在削藩之前必须要想清楚你为什么要削藩,你削藩不就是为了,能够让自己掌控更多的权力,能够集中朝廷的权力,为己用吗?”

 “可最终你进行削藩,反而让别人找到了突破口,让你再也无法进行削藩,等到时候你追悔莫及。”

 “你哪怕再愤怒,又有何用?”

 “难道你还要强行削藩不成?强行削藩,天下百姓如何看待你天下百姓,会理解你吗?”

 “到时候,别说是大明王朝,所有的百姓,都会为这一些藩王鸣冤不平,满朝文武,都会觉得你这个皇帝,做错了。”

 “既然你想要区分,那么你就要用对方法快准狠解决这一场削藩,而不是优柔寡断,在这里寻找这些藩王,有什么不法之事。”

 “帝王削藩,有什么理由好找的呢?削藩的由头,由你来定,可你刚开始的削藩由头,就是要惩罚这一些不法的诸王。”

 “那么,最后你又如何才能够对付得了,你想要真正对付的人呢?”

 “所以,不管怎么样,做事都必须得好好想清楚,你最大的敌人是谁,你想要解决的,到底是谁。”

 “不要以为,你拥有整个大明王朝的江山社稷,拥有百万大军,你就能够一定压制得了这些藩王。”

 “这些藩王可全都是战功卓着,你想要战胜他们,绝非易事。”

 “因此,你现如今想要解决掉你最强大的敌人,如今,就是最好的时机。”

 “而你越给他充足的时间,他的力量,就会越强大。”

 “他的力量越强大,你就越难消灭他们。”

 “一旦他们诸王联合在一起,恐怕,你的皇位,都未必能够保得住。”

 朱标看着面前的朱允炆,摇了摇头,解释道。

 他知道,自己对朱允炆的教导,还是太少了。

 毕竟,自己在这个世界,都已经死了七八年了。

 面前的朱允炆,学习到的治国之道,还是太少,做人也太过仁慈,学到了朱标的仁慈,却没有学到朱标的狠辣。

 帝王不狠,地位不稳。

 对于任何人,都要斩草除根,以绝后患。

 既然要削藩,那么,就狠狠的削,不能够给他们一丝一毫的机会。

 大不了,掌控权力之后,给他们这一些诸侯王点好处,让他们当个逍遥王爷。

 到时候,让他们安享天年即可。

 “爹,儿臣受教了。”

 朱允炆全身一震,虽然他很能理解朱标前面说的这些话。

 但是,后面的这一些话,还是让朱允炆感觉到,受益匪浅。

 他也不知道,为什么朱标会说,他们其实并不是这一个世界的人。

 之所以回来,就是因为他们来拯救自己的十二叔自杀,还有,自己很有可能会因为削藩,而导致丢失了皇位。

 这也让朱允炆感觉到十分的震惊,不过,后面听朱标这番说来,他算是明白了,很有可能就是因为自己将朱棣放在了最后一个想要除掉的藩王,才导致自己最终的结果。

 不管这件事情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他都不得不去相信,他知道,朱标一定不可能会欺骗自己。

 随后,爷爹孙三代,在一起好好的叙旧。

 朱允炆才算是知道,自己爹和自己爷爷,居然是过去的时光,穿越回来的,虽然让人有些惊讶,但是,他也不得不相信。

 毕竟,自己可是亲眼见到,自己爹和自己爷爷,早就已经驾崩了。

 现在的朱标和朱元璋出现,确实非常的年轻,如若他们不是穿越回来的,那么,他们又是怎么回来的呢?

 并且这一天朱标和朱元璋也和朱允炆解释了,为什么他会失败,他到底哪里做错了?到底应该怎么去做?

 应该怎么去当好一个皇帝,他才能够不会失败。

 当然,现如今朱元璋和朱标也非常清楚,现在光光一天的时间,想要教好朱允炆,如何能够当好一个皇帝,肯定是不现实的。

 不过,现如今,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解决这一些藩王。

 而最强大的藩王,最后造反成功的藩王,也就只有朱棣一个人。

 所以,他们现在要第一个解决的,就是燕王朱棣。

 既然朱标拥有这样的能力,朱元璋也知道自己想要教好朱允炆也只不过是时间问题罢了。

 现如今,自己确实没有时间教好朱允炆,但是,自己之后还是有时间的。

 只要让朱标能够带着自己经常回来,让他教导朱允炆即可。

 ......

 “爷爷,那我们现在,该怎么办?”

 “四叔,真的会造反吗?”

 “而且,还会成功?”

 朱允炆也看了朱标给他的书,吓得全身发颤,面色发白。

 他没想到,自己最后,居然会沦落到这般下场,而且这罪魁祸首居然还是和自己最要好的李景隆导致的。

 李景隆是自己的表哥,没想到,居然是一个废物,而徐辉祖,虽然是朱棣的小舅子,可是,最后就算是被朱棣兵临城下,也唯有徐辉祖一个人,带领着剩下的有志之士,奋起反抗。

 就算失败了,也能够证明,徐辉祖的忠诚。

 也没想到自己原先那么不信任徐辉组,而徐辉祖居然在最后关头,依旧拼死抵抗燕军。

 他没有因为朱允炆对他的不公,而选择投降,也没有因为朱棣是他的姐夫,而选择臣服,临阵倒戈。

 这一切的一切,全都是自己自作孽,这让他内心充满了苦涩。

 看见了自己的结局,他就知道,最后,自己不是被烧死的,肯定是被朱棣杀死的。

 朱棣说自己自杀烧死了,不过是想要让天下人知道,他没有杀死朱允炆,不想要背负弑帝的骂名罢了。

 自己之所以会屡战屡败,都是因为自己不想要背上弑叔的骂名,也不想要杀死朱棣。

 可谁曾想到,最后朱棣杀死了自己,夺走了自己的皇位,还废除了自己和自己爹的帝号。

 这简直就是奇耻大辱,这让他看见了,也是羞愧难当。

 原本登基称帝,还想要成为一个仁义之君,也想要将整个大明王朝变得更加强盛,对的起自己死去的爹,对的起自己死去爷爷。

 可最终谁曾想到自己居然失败了,而且败得彻彻底底,最终还丢了皇位,这简直就是耻辱。

 “行了,别说这些了。”

 “老四那个逆子,也是时候,该去见见了。”

 “标儿,走吧!”

 朱元璋摇了摇头,现如今,他知道,也不必要说那么多。

 如今大明王朝也算是内忧外患,必须得先尽快解决掉朱棣才行,他也想要看看,朱棣这个逆子,到底还要做什么,没想到,朱棣想要密谋造反。

 要知道,朱允炆可是自己亲自立下的帝王,没想到,朱棣居然想要直接将其击杀,夺走他的皇位,简直就是大逆不道。

 当年他为什么要取消武庙,就是因为他觉得姜子牙明明只是一个臣子,为什么单独立庙?还成了武成王?

 这不就是大逆不道,倒反天罡吗?

 所以,朱元璋内心是最痛恨这一些造反的逆贼。

 他之所以立朱允炆为皇帝,就说明了朱允炆才是正统皇帝,是朱标的后裔。

 而朱棣,他终究只是一个藩王,他是臣子臣子,造君王的反,这是朱元璋最不允许出现的。

 不管朱棣到底是不是他的儿子,朱元璋都不会允许朱棣怎么做,只要朱棣怎么做了就是乱成贼子。

 哪怕是下地狱见到了朱棣,他得知了此事,也要将朱棣打死。

 最讨厌的就是有人造反,而造反的这个人,哪怕是自己的儿子,他也绝对不会姑息。

 自古以来,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猡猡你是一个昏聩之君,百姓流离失所,奸臣乱政。

 那么,朱元璋自然是愿意看见自己这一些儿子清君侧。

 但是,之前朱元璋也是下过命令,一旦朝廷有奸臣作乱,那么各个藩王确实可以进京勤王,可是必须在20天之内,离开京城。

 并且,进京勤王,也必须要有皇帝的旨意,如若没有皇帝的旨意让他们进京勤王,那么,他们就丝毫兵马也无法调动,绝对不可以擅自进京。

 可是他没想到的是,朱棣竟然无视自己的祖训,大逆不道,起兵谋反。

 不仅如此,还杀死了自己的亲侄子,这是朱元璋最愤怒的地方。

 恨不得直接一巴掌拍死朱棣,朱棣在怎么样,也比不上朱标,他一个庶子,凭什么夺走朱允炆的皇位?

 所以,现如今,他也打算亲自去看看这个逆子。

 看看这个逆子,到底最后想要做什么。

 是否会直接让他这个当爹的,也一起处理掉。

 既然如今的朱棣已经生成了野心,他倒要看看朱棣有没有这个胆量,杀死自己。

 也要好好的去问问自己这个儿子,他到底想要做什么。

 到底是谁让他造反?到底是谁让他滋生野心?到底是谁,让他如此嚣张跋扈?

 居然敢敢违抗自己的命令,这简直就是找死。这让朱元璋内心自然也非常的愤怒,他没。想到自己的儿子居然拥有如此大的胆量,如此嚣张跋扈。

 他内心自然不希望自己一家人会变成如此模样,可是现如今既然事情已经发生了,他也没有任何办法,只能够看看自己的儿子到底。在自己来到他面前的时候,还是否会想要造反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