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6章 洪武帝去未来,一群逆子

可是,当年徐达的一场大败,让大明王朝战马缺失,骑兵更是变得极为稀少,甚至不足五万。

 就是因为,当年的岭北之战,大明王朝损失惨重,三路大军,两路皆败。

 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朱元璋让人清点全国兵马的数量。

 随后,大明王朝的兵马数量统计了出来,共计兵马人。

 而马匹,居然仅仅只有匹。

 这是多么一个惊人的数字,大明王朝拥有燕云十八州,拥有那么多的马场,居然只有四万五千匹战马?

 朱元璋内心知道,当年徐达战败,导致了大明王朝几乎算得上是全线溃败,损失战马三十万匹。

 一度导致大明王朝一蹶不振,无力北征。

 就这样,朱元璋让大明王朝休养了八年的时间,最终再次发动北伐。

 大明王朝此时,恢复了一些生机,并且,战马也有了恢复,还是想要拿下草原,发动了第三次北伐。

 此后,朱元璋连续发动了五次北伐,战马损耗过多。

 不过,朱元璋知道,自己已经临近迟暮,所以也有些急迫起来。

 最终不顾大明王朝的战马不足,依旧还要北伐,还好,最后的战果,都是丰厚的,让大明王朝获得了胜利。

 朱元璋之所以这般急迫,就是因为,朱允炆年纪小,朱元璋想要给朱允炆发展的时间。

 只要自己将草原部落打服了,哪怕没打服,也得把他们打残了,不会对大明王朝构成威胁。

 那么,大明王朝就能够在朱允炆的手中,没有外敌。

 至于内乱,朱元璋觉得,应该不至于会出现,大明王朝的一些难以管束的人,基本全部都被朱元璋嘎掉了,还能有什么叛乱?

 而那一些藩王谋反,朱元璋根本就没有想过。

 所以,才放心的将大明王朝交到了朱允炆的手中,最终驾崩。

 “这一些,我们自然也都听说了,如此爱民如子的皇帝,已经不多见了。”

 “谁说不是呢?只是可惜了,当年兴宗皇帝陛下驾崩了,否则的话,兴宗皇帝陛下,也是一个好皇帝啊!”

 “兴宗皇帝确实可惜了,没想到,居然比洪武皇帝活的还要短,如若现在活着,我们大明王朝,也会变得更加强大。”

 “不过,现在的建文皇帝也不错,建文皇帝陛下的能力,一定不会差,到时候,我们就等着享清福了,打了这么多年的仗,应该能够歇会了吧?”

 “谁说不是呢?自从我们大明王朝开国以来,几乎年年都在打仗,百姓疲惫不堪,现如今,新皇帝登基,而且还是一个仁义明君,他一定能够让我们百姓休养生息,至少能够让我们安稳几年吧!”

 “没错,哪一个人不想要活在盛世,哪一个人,不想要天下没有战争?可是这一切,都不是我们所能够预料得到的,也不是我们能够左右的,能够安稳几年是几年,近几年,应该不至于会打什么仗啊!”

 坐在一旁的那一些男子纷纷点头,他们内心也觉得,朱允炆以后,一定是一个好皇帝。

 到时候,他们也能够享享福,至少,近几年,应该是没问题的。

 这一点,他们内心很清楚,所以,心中也觉得很高兴。

 “哈哈哈......!”

 “好,好啊!”

 “没想到,这小子,还能够得到这百姓的赞赏?”

 “你,咱果然没有选错人。”

 “标儿,你觉得,允炆这小子,能力如何?”

 朱元璋听见这一些酒楼内的百姓说这一些,心中也是十分的高兴。

 至少,从这一些百姓口中听到的这一些消息,让朱元璋觉得,自己这个孙子当皇帝,还是当的不错的。

 梦见有人夸赞自己的孙子是一个仁义明君,他内心自然是十分的高兴,他也是明白,朱允炆是一个明君,所以,他才会让朱允炆登基称帝。

 因为朱元璋知道,大明王朝到了休养生息的时候了,现在,看见百姓都夸赞朱允炆,心中自然也感觉到十分的自豪。

 “咳咳咳......!”

 “爹,对于百姓来说,允炆确实是一个好皇帝。”

 “不过,处理政务,您带了他几年?”

 “他终究,还是太年轻了,没有从小教导他成为一个好皇帝。”

 “帝王心术,还是学的不到家。”

 “现在在百姓眼中,允炆确实是一个好皇帝,不过,这也会触及到一部分人的利益。”

 “在很多人眼中,他们要的,不是明君。”

 “明君会让他们少了很多赚钱的机会,而且,大明王朝有野心的人,可不少。”

 “爹,当初您分封的藩王,一个个在自己的封地自成一国,根本就是听调不听宣。”

 “他们手底下封地的政策,更是难以实现。”

 “如若儿子还在,他们翻不起什么浪花,但是,现在只剩下了允炆一个人,根本镇不住这一些藩王。”

 “接下来,允炆就会开始削藩,不过,只是将一些叔叔削藩,他们的儿子,还是能够继承他们原先的一切。”

 “再加上,咱的这一些弟弟们,都不服管教,大多数人,根本就看不起允炆这个侄子。”

 “让允炆感觉到,自己的权利,已经不属于自己。”

 “当年,爹之所以会废除宰相制度,不就是为了,能够将权力,掌控在自己的手中吗?”

 “可是,您也没有考虑到,允炆登基称帝之后,这一些叔叔们,是否会像原先尊重您和咱一样,尊重允炆呢?”

 “允炆很快就会削藩,而削藩,就会导致藩王谋反。”

 “老四,早就已经准备好了谋反,暗自制造兵刃,在燕北,早就已经是他的天下了。”

 “只不过,现在允炆登基称帝,是正统,所以,他暂时需要积蓄力量,不敢谋反。”

 “他看见允炆削藩,内心其实是非常高兴的,他就有理由,清君侧。”

 “奉天靖难,就是老四用清君侧的名义,直接杀入皇城,杀死了允炆。”

 “如今,燕北您也知道,大多数都是三叔的旧部。”

 “而老四,又是三叔的女婿。”

 “允炆根本就不敢信任允恭。”

 “允恭也是老四的妻弟,允炆如何能够信得过?”

 “至于九江这个小子,早就已经投靠老四了。”

 “老四在朝廷内安插的人手,是您都没有发现。”

 “因为,您从未怀疑过老四,老四的手,早就已经伸入锦衣卫的手中,还有朝堂之上的文臣武将。”

 “甚至,还有皇宫内的宦官和宫女,都有被老四收买的。”

 “舅舅被杀之后,允炆无将可用,可用的将领,全部都已经被您解决掉了。”

 “而那一些可堪一用的武将,大多数人,无法和老四相提并论。”

 “当年也是因为咱的错,舅舅早就说过,老四日后,必定会谋反,可是,咱就是不相信。”

 “现在看来,当时是咱,当局者迷了。”

 朱标摇了摇头,大明王朝百姓,需要一个明君,但是,大明王朝的文武百官,还有一些藩王,要的,不是明君。

 而是一个,能够包容他们所有错误,能够让他们继续犯错的皇帝。

 很显然,朱允炆,并不是。

 再加上,李景隆这个叛徒,一个劲的在演戏。

 率兵五十万,进攻燕北,朱棣都带人走了,只有朱高炽守护燕北,却愣是攻不下来?

 期间,都督瞿能几乎攻破张掖门,却因被李景隆所忌,只得撤回,以致功败垂成

 明明要赢了,结果,李景隆从中作梗,这不是投敌了,谁也不会相信。

 而徐允恭又不敢用,毕竟,徐允恭的身份非常的敏感,这其他的人,想要战胜朱棣,可就真的困难了。

 “额,咱杀了蓝玉?”

 “也是,谁让你小子走的早?”

 “这蓝玉的性格,难道,你自己不知道?”

 “咱那时候,肯定也在担心外戚干政。”

 “不过,藩王,咱当时,也只是想要让大明王朝安稳,让咱朱家的天下,长治久安。”

 “历朝历代,为何只有汉朝长久?”

 “不就是因为,大汉王朝,刚开始的分封制吗?”

 “大汉王朝的分封制,到最后,就算王莽篡汉,依旧被大汉王朝的皇子皇孙夺了回来。”

 “只有朱家自己人强大起来,就算在怎么样,也都无法被打败。”

 “可没想到,老四这个逆子,居然胆敢造反。”

 朱元璋微微一愣,一脸懵逼,自己什么时候杀了蓝玉了?

 随后想到,朱标在这个世界,已经死了,所以,自己为了让朱允炆顺利登基称帝,那一些淮西功臣,就得全部处决掉。

 这也是为了,能够让朱允炆顺利登基称帝。

 可朱元璋万万没想到,混乱,居然是出自于皇族内部。

 对于朱元璋来说,一切威胁到皇权的,都可以将其抹灭。

 就算是朱元璋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

 这也是为何,朱元璋在临死之前,不允许任何人前来奔丧。

 而且,还派人将朱棣的老婆孩子,全部都接到京城的主要原因。

 他知道,只要朱棣的老婆孩子还在京城,那么,朱棣就算要造反,也得很多年之后了。

 只有朱棣有了新的儿子,才有可能会这么去做。

 对于朱元璋来说,就算是自己儿子要造反,想要登基称帝,就是违背了他的旨意,这是朱元璋不能够容忍的。

 什么是帝王?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如若有人胆敢以下犯上,这便是死罪,不管你是藩王,还是什么人,只要敢造反,就都是乱臣贼子。

 朱元璋如若真的复活,看见朱棣造反,可不会觉得,朱允炆做的事情,是错的。

 身为帝王,就是要霸道,并且,还要掌控天下所有的权势。

 如若你是藩王,你是朱元璋的儿子,就放过了你,怎么可能?

 如若朱元璋真的心疼你,那么,你就是皇帝,而不是藩王。

 朱元璋之所以会让朱允炆登基称帝,就是因为,朱允炆是朱标的儿子。

 朱标一脉,早就已经注定,就是皇帝,怎么可能允许你们改朝换代?

 朱允炆是君,而藩王永远都是臣子,臣子以下犯上,就是死罪。

 君王要臣子死,那么,臣子就必须得死。

 更别说,只是将你贬为庶民了。

 如若一个君王,连这点权利都没有,还算是什么君王?

 而且,他也没想到,朱棣会造反,这是朱元璋怎么也想象不到的。

 没想到,朱棣早就有了不臣之心,只不过,一直苦于没有实力。

 一直等到自己这个老家伙驾崩了,才在朱允炆立足未稳之际,直接就开始造反。

 自己原本只是想要让朱家的子弟固守边关,可没想到,最终,自己朱家子弟的野心,会如此之大,这是他没想到的。

 “这一点,儿子自然知道。”

 “算了,很快,您就能够见到,老四造反了。”

 朱标摇了摇头,历史之上的自己,也是没有看破朱棣的违逆之心,蓝玉劝他杀了朱棣,也没有动手。

 说起来,自己还是太仁义了,对自己这些弟弟,还是太好了。

 这才导致了他们一个个,桀骜不驯,前往封地之后,一个个都是作威作福。

 不过,他也不想再解释了,一切,还是让朱元璋自己看看才清楚。

 “嗯。”

 朱元璋点了点头,一时之间,居然有些尴尬,想了想,这一切,似乎都是自己搞出来的。

 也唯有在朱标和马秀英的面前,朱元璋才是真正的朱元璋。

 历史之上,朱标也是硬刚朱元璋,根本就不给他爹面子的主。

 只要是对的,朱标就会据理力争,可是勇的很。

 在整个大明王朝,也就只有朱标和马秀英,两个人胆敢和朱元璋这么说话。

 因为在朱标面前,朱元璋,才是真正的父亲。

 而在其他皇子的面前,朱元璋永远是父皇。

 朱元璋其他的儿子,都是他和朱标的臣子,而并非是单纯的儿子。

 而朱标,就是朱元璋单纯的儿子,也是大明王朝的太子。

 太子,便是君,君和臣,可是有很大区别的。

 等酒足饭饱之后,朱标又带着朱元璋,前往了下一个时间节点。

 ......

 建文元年(1399年),开封。

 “你们听说了吗,这周王娶了一个已经订婚的女人,这简直就是强抢民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