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放权内阁

天衍元年十二月。

 礼部尚书张璁,大理寺卿杨一清,联名上书请求彻查孝宗年间科举舞弊。

 帝,欣然允之。

 仅仅八日,此案告结。

 当年被判处刑罚的众人,尽数被赦免。

 程敏政已死,朝廷为他更换了谥号,并且新立了墓碑。

 唐伯虎看着镜中两鬓斑白的自己,不禁发问。

 “迟到的正义,还是正义吗?”

 他的大好年华被毁之一旦,蹉跎半生,竟垂垂老矣。

 “不,对我来说,每一分,每一秒的正义都有意义。”

 “自今日起,我便不是参与科考舞弊的唐寅,而是被恢复举人功名的唐伯虎!”

 一行清泪缓缓流下,虽然他从未承认过自己罪人的身份,可耐不住俗世洪流。

 唐伯虎告假,手中鞭子一挥,骑驴下江南。

 临行前,文徽明在城门送别。

 “伯虎兄,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我在院东头的桃花树下埋了三坛绍兴黄酒,等你回来一起痛饮。”

 唐伯虎哈哈大笑,“别等那么久,现在就拿了,干了再说。”

 文徽明也笑了,他随即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三十年女儿红。

 最后一碗黄酒饮下,唐伯虎彻底离开京城。

 行到半路,途经一个茶铺。

 微微发胖的店老板吆喝道:“老哥,去哪?留下来喝杯茶。”

 唐伯虎横骑毛驴,半闭着眼睛说道。

 “归家!”

 一场轰轰烈烈的“纠正运动”,在一个雪天拉开了序幕。

 这场运动,代表着大明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也向天下人宣告帝王改革的决心。

 朝廷的风,还没吹到地方,所有人就被一个更为震惊的消息牢牢吸引了眼球。

 天衍二年,也是嘉靖二年。

 元旦。

 内阁建制从清晨御门听政提出开始,到晚间就已经宣告胜利。

 仅仅一天的时间,在皇权的阴影中盘旋了数百年的内阁,第一次在王朝制度上取得合法性的地位。

 三天之后, 朱厚熜带着新上任的内阁。

 首辅——王阳明。

 次辅——张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