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贪墨军饷

京郊大营。

 明黄龙旗迎着烈烈西风。

 士兵整肃队列齐整,他们无一例外昂首看向中央的木台。

 空气中却弥漫着一缕微妙的气息。

 天子巡视京营,却意外撞见了士兵求饷,由此开始核查全京营的士兵名册。

 朱厚熜冷眼扫视四周,中央木台上的气压越发低沉。

 景泰二年,拱卫京师的三大营首先被封作三营团操,紧接着又被分成五团营。

 每一团营有十万人之众,团操以备战。

 到景泰三年,又将五团营扩充为十团营。

 宪宗继位,又继续扩充至十二团营。

 至此,京营军士不下三十余万。

 然而号称三十万大军的京营,真正具有战斗力的连五万军士都不足。

 就连这撑场面的五万精兵也都是蒋伦担任值军都督之后,在神机、五军、三千,三大营中费尽心思培养出来的。

 大明至嘉靖,已二百余光景。

 再好的制度也会在岁月的侵蚀下出现裂缝,更何况本就“千疮百孔”的大明军制。

 中高层将领,狼狈为奸、沆瀣一气,将自家的仆役亲人挂名于军营领一份军俸,或者干脆直接买卖士兵名额。

 以致于三十万京军,大都是老弱不胜甲胄之人。

 再加上对上不对下的负责机制,高层将领只需控制中层的指挥使,指挥使再控制下面的百长、伍长,就能掌控一个营的数万士兵。

 即使京营中设置了对内监督的机构和人员,但大明承平日久监督者与被监督者形成了隐秘的利益勾连。

 在这样的机制之下,底层的士兵就成了将领的“私兵”!

 所谓一言而决生死者,非帝王乃将军。

 军队天然就存在着强大的利益,众多势力在此你争我夺。

 目前的京营势力最强的三大营掌握在蒋伦手中,其余的被勋贵和推举的武官瓜分。

 真正凭借军功走上来的将领,可以说是少之又少。

 按照惯例天子巡视,一般就是走个场面看一看最精锐的三大营。

 大家搭个台子陪皇帝唱出戏,让上头的人高兴高兴就好。

 谁能料到,朱厚熜不按常理出牌。

 天子浩浩荡荡地仪仗去到了京营的后勤。

 恰恰一个被拖欠饷银三月的士兵,因为家中困苦急需用钱向上官讨要俸禄。

 朱厚熜到时只见三营指挥居高临下冷眼看着伏跪的士兵。

 士兵磕头如捣蒜,前额满是血迹和土块。

 “你的事情本指挥使知道了,可总不能为了你一人而坏了军营的规矩,天下的大局。”

 三营指挥使双臂舒展,语气不善地问道:“今天把银子给了你,谁能保证不会有第二个第三个人?”

 他两步走上前来看似轻缓,实则用了暗劲拍了两下士兵的肩膀。

 “你叫本指挥使怎么办,这个家难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