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克己复礼

朱厚熜抬眼望去,江南文人独具一格。

 江南自古繁盛,文脉气息浓郁。

 所谓千山千水千才子。

 何处是江南?

 史学界对此争论不休,或从经济角度,或从文化角度,从来没有统一的说法。

 大明的冮南,往往指的是苏、松、常、嘉、湖五府所在的地区。

 当然,这仅仅只是地域的划分,如果论起文化,广义的江南还有八府九府之说。

 江南的文人喜欢抱团,或者说文人自矜。

 杨廷和看到跪在最前方的严嵩,脸上难免出现了意外的神色。

 毕竟严嵩祖籍江西,如今却成了江南文人的“头头”。

 朱厚熜浅笑一声,向他们问道。

 “诸君反对新礼,理由何在?”

 跪地众人闻言皆是身躯一震,心中却隐隐多出了几分熨烫,仿佛是寒冷刺骨的雨水,少了几分凉意。

 皇帝以君王之身,称呼他们为诸君。

 莫大的荣耀。

 “自周公作礼,孔圣传礼,千古流传历代遵守,华夏礼仪蔚为大观!”

 严嵩拱手道:“礼法为华夏正统,身为正统的大明又怎能改礼?”

 “哦”朱厚熜点了点头,反问道:“孔圣传礼,是怎么传的?”

 人群中一高个的青衫文人,不假思索便应道:“克己复礼为仁!”

 朱厚熜眼睛微眯,紧接着追问道:“此句何意?”

 颜渊问仁。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人焉。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

 那人解释道:“克己复礼,就是克制自己,一切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

 杨廷和赞许地点了点头,这是正统的理学观点。

 “克”朱熹注解为“胜也”意思是克制。

 克己就是克制自己的欲望。

 严嵩沉声道:“所谓礼者,朱夫子认为,不仅是具体的礼节更应是天理,复礼就是遵循天理。”

 张璁闻言眉头皱得很紧,看了看跪在地上的严嵩,心中不觉多出了几分忌惮。

 大雨依旧在下,沉默不言的氛围变得有些压抑。

 严嵩更是多了几分惶恐,难道是自己用力过猛?

 他在心中百转千回,急速地想着破局的方法。

 怎么样不着痕迹地捧一捧陛下,把风向逆过来。

 而在他身后一众文人却都敬佩不已,觉得严嵩有文坛宗师之相。

 “啥啥哈”朱厚熜的笑声打破了沉寂,他看向众人“诸君所言,对也没对。”

 他龙袍一挥,缓声道:“今时不同于往日,任何东西都具有时代的优势与历史的局限。”

 他向前走了几步,“诸君反对新礼,要遵循孔圣之礼”,他目光凌厉了几分,喝问道:“孔圣之礼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