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明教(第2页)

 “太后息怒。”

 清宁宫内跪倒一片,看着跪地的众人,张太后挥了挥手,眼尖的王太监喊道:“太后要休息了,散了吧!”

 王太监自己也挥了挥手中的拂尘,躬身退了出去。

 张太后侧坐在椅子上,眉头皱得紧紧的,心中思绪如巨浪般翻滚。

 她可以不在乎朱厚熜种种出格的举动,也可以容忍朱厚熜对张鹤龄下手。

 但他绝对不能,不能让大明的江山倾颓,不能让孝宗父子二人的痕迹被人抹掉。

 但随即她又自嘲一笑,如今她又做得了什么?

 连安插在宫内的探子,她也需要借震怒才能铲除,而远比这凶险许多的朝堂局势,却如四两拨千斤般被朱厚熜牢牢地把控。

 有时候她也在想,如果厚照还在,会不会比朱厚熜做得更好。

 但最终他也只能长叹一口气,心中已然有了答案。

 他的儿子,更适合做一个将军!

 朱厚照能打败所向披靡的蒙古小王子,又怎么会是一个无所作为的皇帝?能做到与士兵同吃同住的帝王,又怎么会是一个不学无术的君主?

 张太后定了定神,手中紧紧地握着一对珍珠耳环,他用食指的指腹不断摩擦着光滑的珠面,猛地站了起来。

 “哀家,依旧是大明的太后!”

 明月高悬,朱厚熜放下手中的青锋贯顶,看了看紫檀木桌上的图纸淡淡点头。

 图纸上画的是改良的农具,朱厚熜对此已经研究很久了。

 本来他对农具的印象稀少,偶尔的几个想法,也只停留在现代的农业用具中。

 即使再怎么冥思苦想,脑子里也只能出现一些农具大概的印象,具体怎么制作却毫无头绪。

 先前在兴献王府的时候,他曾经提出过一些想法,可碍于身份的尴尬,有些事情不方便去做,如今却可以着手了。

 自从踏入神思境之后,他心念之力与日倍增,画出图纸也如水到渠成一般。

 大明立国之基在农业,朱元璋宁可舍弃商业的巨大利益,也要稳住农民的基本盘,确保帝国的稳定。

 朱厚熜对此表示赞成,在元朝刚刚被驱逐,百废俱兴,万民凋敝的时候,这确实是最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