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5章 改革之路(第2页)
财政局长成风率先发言:“常务,若要实施淘汰制,首先必须明确企业的评估标准。在财务状况、市场竞争力、技术创新能力等方面,都需要有具体且能够量化的指标,这样才能做到公正、客观、准确。”
发改局马志勇紧接着说道:“没错,成局长说得很对。而且对于那些被淘汰的企业,后续的人员安置和资产处置绝对是个棘手的大问题。我们必须未雨绸缪,提前规划好每一个环节,避免因此而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确保改革能够平稳、有序地推进。”
经信局潘美华也发表了自己独到的看法:“在选择保留优质企业时,要充分全面地考虑企业的发展潜力以及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同时,还要不断加强对这些企业的扶持和引导力度,为它们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和资源保障,让它们真正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和主力军。”
大家各抒己见,畅所欲言,讨论得热火朝天。宋江则全神贯注地倾听着每一个人的意见和建议,不时在笔记本上认真记录着关键要点,神情专注而又严肃。经过几天几夜的连续奋战,废寝忘食,一份初步的可行性方案终于破茧而出。
方案中详细而又具体地规定了企业评估的各项标准和指标体系,清晰明确地列出了淘汰企业的流程和步骤,以及对保留企业的支持政策和后续监管措施,内容全面且严谨。
为了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有效性,宋江又不辞辛劳地组织了多轮专家论证会,盛情邀请了业内知名的经济学家、企业管理专家和法律专家对方案进行全面、深入的评估和完善。
在一次论证会上,一位德高望重的经济学家一针见血地指出:“方案的整体框架构思不错,但在淘汰企业的过程中,一定要高度警惕,注意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必须建立起严格、完善的审计和监督机制,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合法合规,公正透明。”
企业管理专家则着重强调:“对于保留的企业,不能仅仅满足于给予资金上的支持,更重要的是要帮助它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升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引导它们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法律专家也郑重地提醒道:“整个改革过程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充分保障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宋江虚心地接受了专家们的宝贵建议,对方案进行了进一步的修改和完善,字斟句酌,力求完美。经过多轮精心打磨,反复推敲,方案终于日臻成熟,趋于完善。
然而,在准备将方案提交常委会研究之前,宋江又面临着新的压力和挑战。一些企业的负责人听闻改革的消息,犹如热锅上的蚂蚁,纷纷心急火燎地找上门来,试图为自己的企业争取保留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