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步步生莲方寸山下

第26章 小子,你踩到狗屎啦!(第2页)

 不是说曲卓有多天才,专家有多无能。主要是相关技术应用和设计思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和完善,与眼下这个电子电路才刚迈入起步阶段的时代,差距实在太大了。

 曲卓绝对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对眼下的相关从业人士进行众生平等的俯视。

 尽管,曲卓的知识就是来源于这群人日复一日的摸索和积累。

 “很多不合理的地方,真的假的?”廖安民大惊小怪。

 “这种高科技的东西,可都是专家设计出来的。一两处不完善的地方倒是有点可能。你说有挺多不合理的地方?”曹国强怀疑的意思非常明显。

 “这么跟你们说吧。”曲卓指了下电台外壳:“这可能是咱们国内现阶段最先进的设备,但绝不能代表国内电子电路设计方面最顶尖的水平。”

 “啥意思?”廖安民没听懂。

 曲卓脸上的笑容更大:“如果我没猜错的话。这台机器的设计工作,应该是我父亲那帮人当年带出的团队,或者教出的徒弟完成的。

 他们的设计思路,很可能照搬了我父亲他们当年进行技术摸索时搞出的东西。”

 “啊?你爸那么厉害吗?”廖安民顿时有点惊为天人。

 相比于脑袋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面的廖安民,曹国强知道的要多的多。

 他听懂了曲卓的潜台词。而且,至少信了九分。

 原因很简单,大浪潮起来后,除了个别方面不可或缺的顶尖专家外,大多数归国科学工作者,都被排除在了高涉密项目之外。

 就像曲卓说的那样,具体工作几乎都是由那些科学工作者带出的团队和学生们领衔完成的。

 客观上说,因为学习时间尚短,大部分国内本土的技术人员不论眼界、专业知识还是经验累计,与归国专家还有一段距离。

 当然,也有能力出众的。

 问题是,各项目组选人时,能力和技术是排在第二位的。首先要保证思想过硬,成份清白。

 专心钻研技术的,没心思掺和这个帮那个派的。而一门心思表现自己的,还有多少精力能用在正地方。

 这还不算完……

 人员选出来了,就能开始工作了?

 不,“学习”才是重中之重!

 三句话就能讲完的事,七八位领导坐台子上轮番长篇大论。大会开完各部门开小会,先学习再讨论,回去后还得写心得体会。

 头一天刚学习完,第二天又来了新的“知识”。

 接着开大会,领导们接着轮番长篇大论,下边的人接着学习、讨论,写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