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步步生莲方寸山下

第1118章 大变革的前奏(第2页)

港岛工业总会会长胡文瀚,他的父亲胡忠是港岛的士大王,家族生意除了港岛最大的的士公司,还涉足地产和制造业。

港岛厂主联合会会长,黄鉴。一位靠漂染起家的大佬,创建了多家企业,涉及纺织、塑胶、钟表、电子和国际贸易。

港岛电子协会会长,胡孝清。61年成立环球电子,生产收音机。69年成功在远东证券交易所上市,成为港岛电子业第一股。

除了以上有分量的大人物,什么张兼泉、查全礼、吴佳茗之类的人物,只能充当气氛组。

至于希望,并极力争取自家电子配件和基板,能够进入宇辉电器物料采购清单的徐荣生和陈旺达,还有其他几位小厂老板,只能算作背景板了……为什么港岛政商两界,对一家电器厂的签约仪式如此重视?

因为港岛自麦理浩上任后,有识之士就一直在推动产业转型。

但问题是,欧美滞胀导致全民性收入降低。

兜里没钱,又存在生活刚需,对亚洲的廉价商品需求量剧增。

老的劳动密集型低端制造业有利可图,让本就保守,缺少魄力的企业主们,在畸形的供销两旺中活的很滋润,无心,可能也无力向技术型制造业转变。

与其冒着风险,将辛苦赚到的钱投向风险不可控的高端产业,为什么不买块地做地产?

所以,放眼港岛,但凡有实力的商人,不论是靠什么起家的,发展到最后都必然涉足地产业。

窝在鼻嘎大的地方,买地卖地吃瓦片,眼睛冒着绿光的共同努力,把地产泡沫吹的越来越大。

之所以造成这种局面,与港督麦理浩主张的“积极不干预煮意”有很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