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老乡(第3页)

  见这些人都扛着打好的铺盖卷,梁永丰又问,“有住的地方吗?”

  “这个……”中年人挠了挠头皮,“咱们也是刚到这边,还没找到地方住!”

  “那就跟我们一起挤一挤吧!”梁永丰扭头冲梁镇道,“去给他们安排一下!”

  他们在这边的村里租了三间房子。

  虽然条件简陋,其中一间还非常低矮——梁永丰严重怀疑那里原来是个猪圈,但是最起码有片瓦遮头。

  几个人对他好感度,又上升了几分。

  看着几个人安顿好,打开铺盖卷。

  梁永丰满意的点了点头。笑傲文学

  梁镇也算歪打正着。

  首先,梁永丰从一开始就没打算用本地人。

  他对东莞人没有偏见。

  但开工厂招本地人干活是非常麻烦的一件事。

  一旦刮风、下雨,他们可能就会离开岗位,跑回家收衣服,收粮食。

  何况他们还是外地人。

  其次,招收老乡有利于梁永丰接下来的发展。

  将来随着梁永丰的生意越做越大,难免要跟本地团体爆发利益冲突。

  梁永丰需要一批关键时刻,能团结在他周围,能冲能打的核心班底。

  老乡就是最佳选择。

  休息了一晚,梁镇带着人,去平整理他们距离莞城镇最近的一块土地。

  梁永丰去窑厂买砖、瓦、水泥、木梁。

  红砖的标准尺寸是长240毫米,宽115毫米,高53毫米。

  普通的砖墙厚度就是一块板砖的长度,即24厘米。

  这种红砖墙又被称为24墙。

  盖一个平方的24墙,需要128块标准砖。

  中、小学教室的标准尺寸是长9米,宽6米,高3米。

  一间教室四面墙,再加上架木梁需要起的墙头,就需要90几个平方的墙面。

  就算去掉门、窗的面积,也大约80平方米的墙,总计需要上万块红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