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我们是上市公司(第2页)


  给郁林。

  双方都有赚,亏得就只是冯总。

  郁林要得当然是优质资产,那些亏损的品牌和业务,他才不愿意接手。

  冯总就是活生生的步子太大,扯着蛋了,盲目扩张,资金链断裂,资产贱卖,许多公司大都是这样。

  割又舍不得割,前期投入那么多,哪儿能这么容易放弃掉。

  拖着,每天都得拿大量的钱去填补,可不就是没钱了吗?

  这也是冯总会跟这些人在一块的原因,他们都是沪上本地人,也都毕业于震旦大学,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圈子。

  可惜,这个圈子里,没一家财务状况良好的,要不然也不会让飞跃集团这样的外来者,占据了沪上百分之5的市场份额。

  冯总想找人帮助也难上加难,大家都知根知底,谁会去填补他这个无底洞?

  所以,当李副行长示意银行可以放出一点贷款,想要冯总手里那几个能盈利的资产作为抵押时,对未来抱有强烈自信的冯总,咬着牙答应了。

  银行最喜欢做的就是锦上添花,以及落井下石。

  雪中送炭这种事,对他们而言,风险太大。

  冯总的抵押资产,核算成市场价大概在7000多万,而银行给他的贷款,就只有区区2000万。

  如果冯总撑得过来,把2000万还上,那这些资产就还是他的。

  可如果还不上,银行可就不客气了。

  他们把资产打包,加价到3000万、4000万,卖给其他公司,净赚一两千万。

  这种好事,他们何乐而不为?

  简直就是暴利!

  这也是他们喜欢落井下石的原因,没办法,利润太高了。

  他们是银行,又不是慈善家,赚钱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相比于雪中送炭这种大风险,他们还是喜欢落井下石,不仅风险小,利润率还高。

  李副行长听完郁林的计划,心里也是颇为激动。

  要是这单成了,那他还在乎个屁的支行行长。

  当然,这一切都得是靠他来运作。

  郁林只是负责最后接收资产而

  已,他给出的价格——4000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