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50
麦收了,好些生产队送了母猪来,顺便还捎带了不少的西瓜。这玩意都是各个大队种的,拿来走人情的。
这个东西倒是不用那么分,咱就带走一筐子就行了,剩下的大家分分吧。
新盖起来的办公室里,四爷叫人切了西瓜来,大热天的,吃这个就行。
老朱亲自去切,水红的瓤子代表着七八成熟,但也行吧!
一人一分了一牙西瓜吃着,褚东平和张跃从外面回来,两人打着赤脚,一双的泥。褚东平嘴里骂骂咧咧的,不用问都知道,去河边看开出来的荒地去了。今春种上的高粱本来就出的不好,补种了一次又出来一些,凑活的活着。可收了麦之后这雨下的,河水一上涨,把这一片地给泡了。
一回来就抱怨,嘴里一连串的骂着贼老天。
出力一场,颗粒无收,啥感觉呢?
何文红递了西瓜过去:“这次真不是咱们的失误,是水利部门提供的水纹资料有误!”
可这又能怪谁,建国这才几年,从民国开始到建国这中间经历那么些年,谁在乎过民生?水纹资料的短缺,导致农场出现了误判。
鲁正儒正对着挂着的黑板出神,四爷站在边上,然后沿河点了点:“既然咱们想在盐碱池搞海产养殖,那为啥不沿着河道修池塘,搞淡水养殖。这既是养殖的池塘,也是旱涝的调解器!”
对的!鲁正儒也正在考虑这个东西的可行性。
商量了再商量,这个淡水养殖还是要搞,要挖池塘,要引水进来。
这一引水,四爷就爱夜间去巡逻。巡逻好呀,桐桐陪着。两人能去摸黄鳝,捉泥鳅,抓老鳖,逮小鱼。
这些东西摸的人多了,其实能寻到的是少数。
桐桐看着篓子,拉了了四爷:“你慢慢摸这个,我去周围转转。”
干什么?
“找蛇!”
啥?
“蛇!”很多人怕这个东西,都不敢捉,“菜花蛇,这玩意也是肉呀。”这玩意跟四处溜达的野鸡一块炖,这叫龙凤汤。
夏天是野物最丰盛的时候,对于别人来说,逮住一回就不容易了。对于桐桐来说,只要想,那就一定有收获。
她拎了个篓子,自己跑了。
四爷:“……”一到晚上,一到野地里,她就像是回了老家一样,那就那么欢实呢!白天不敢窜,到了晚上可是能撒欢了。
真就是野地里乱窜,两小时就回来了,拎着一编筐的蛇,还有兔、野鸡,刺猬,“还发现了一只獾留下的痕迹……”今晚时间来不及了,没再去找。
四爷:“……”你也拿不上了吧。
人口密集的地方,有巡逻的,晚上不好在田地里瞎跑。哪怕留下脚印,便是分辨不出来是谁的,也会引起怀疑与恐慌。所以,她晚上从不出格!
可这不是荒地开垦荒么,晚上出来的人多,她这才有机会。而这样的机会注定不多!
他低声道:“放风结束,回!”
谁放风了?咋说话的,“肉还吃不吃了?”
吃!吃!吃!这多新鲜呐。
是的!可以一直吃新鲜的。
这大多数东西都是可以活着带回去的,把瓮放到菜窖里,给瓮里放水,鱼、黄鳝、老鳖、泥鳅,这些都是能活很长时间的,吃的时候再捞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