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俗烟火35(第3页)
不是挑拣这个黑了,就是挑拣那个矮了,或是人家说话不大方……事真不是这么个事。
就像是当初娶小如,谈好的,在彩礼上金家要的中规中矩,自家妈还挑剔呢,说是小如是家里的长女,下面的兄弟不成年,以后少不得叫帮忙去给金家出苦力。
虽说婚事成了,可心里一直不满意。直到小如嫁进来把彩礼全带过来不算,金家还另外陪嫁了两床被子,两身衣服,一笼子的母鸡,这才满意了起来。
婚后,又因为那一笼子母鸡,闹了起来。
那母鸡是才开窝的母鸡,下了蛋积攒着,是为了小如吃的,或是用鸡蛋换点针头线脑的,她花起来方便的。可自家妈总要那母鸡,说放到一起养,然后就多收蛋。
小如就是不给,婆媳俩闹了几次,小如生气了,把那一笼母鸡卖了,这才消停了起来。
婆媳俩的矛盾最开始就是因为那一笼母鸡的!
前年冬天,有人给老三说亲,都差不多说好了。可那一年不是添了小如吗?家里多了一口劳力,收的就多了。自家妈看不上之前说的那个姑娘了,说那姑娘家家里姊妹六个,不是个能生儿子的,给了彩礼也没钱给嫁妆,不同意了。
今天自己要是应承了,由着他们办事。现在给老三说的那个姑娘,自家妈还会不愿意的,觉得人家配不上她老三,又得说人家矮,娘矬矬一窝,想找一个高一点的媳妇,毕竟,家里能拿的起更高价的彩礼。
他们将来要养老钱这是应该的,可拿我的一点一点的补老三的短板,凭啥?
穷不择妻,他没能耐自己谈的愿意跟他的,那就别挑拣!既穷又没本事,真就给他个拔尖的媳妇,他守得住吗?
丢人也罢,羞了先人也罢,谁不是奔着好日子去的?
他一边走,一边擦泪。
夜里的秋风吹着,倒是不觉得冷。凌晨四点到了县城,去是食堂的后门。
后门有人拉煤,这就准备开工了。早起要供应馒头包子,蒸馍馍可不得凌晨四五点起来?
一听见里面有动静了,他就敲门:“我是关小海,找小如。”
“金师傅,有人找。”
门开了,小如一边戴厨师帽,一边看他:“走了一晚上?”她把人往里面拉,“男宿舍都起来了,你去睡去。”
结果就看到行李了,小海一边哭一边笑,把报名通知单给小如看。
小如:“……”怪不得前儿爸爸来县城了,怕是办这个事的。说压小海半年还就压半年,阳历的二月份中下旬到九月的上旬,可不就整整半年。
然后小海又拿了一张公房的单子递过去:“房子……爸给办好了。”
小如接过来一看地址,然后朝后门的斜对面指了指,“那里?”
嗯!安家的房子跟她上班的地方相距三十米。
小如:“……”在这里工作唯一的坏处就是早班得起早,凌晨四点多就得干活。晚班的话,也得八-九点之后才能休息,厨房总得收拾好。
爸爸是把能考虑的都考虑到了,不知道怎么托人的,才能正好把房子安排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