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3章 异动(第2页)

 也因此,晋察冀军区对与正太军分区的合作十分欢迎,而张云更是额外提供了10万发重型迫击炮炮弹,作为拿走晋察冀军区近两千民兵及游击队部队的补偿,并约定后续两个军区互通有无。

 一时之间,双方皆大欢喜。

 …………

 正事谈完后,张云、副总参谋长、晋察冀聂性参谋长三人在指挥室里聊着闲天,并对着全国地图讨论着各地局势。

 “参谋长,长江南面的情况怎么样了?”

 张云回忆起历史上几天后发生的“奇冤事变”,不得不主动询问起来。

 这不是张云不提前提醒总部。实际上,这个事变的爆发已经酝酿了很久,甚至总部和老家也是有所察觉的,但是因为新四军部分将领还是心存侥幸,不舍得奋斗数年的基业,未能迅速撤离,才被国民政府军7万余人包围。

 事变爆发,其实是必然因素和偶然失误的结合。

 实事求是的讲,国民政府在前线顽抗鬼子,确实是付出了很大代价的,很多精锐部队不断损耗,却仍然失地陷土,整体上陷入了低潮。相比之下,八路军、新四军深入敌占区,在敌后不断发展壮大,实力却在不断上升,这让国民政府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心。

 从国民政府的角度看,我打鬼子付出这么多,你却偷偷的发展壮大,这不是养虎为患么!

 说白了,就是随着八路军、新四军不断发展壮大,国民政府越来越感觉到了压力,因此宁肯不打鬼子,也要优先打击八路军、新四军。

 这里面,其实还有很深刻的原因。要知道,国民政府的核心支持者既不是小农,也不是民族工业者,更不是亿万普通百姓,而是靠着国外发财的买办阶级和官僚资本。在他们看来,其实国家越穷、产业越弱,赚钱越容易(当然,他们不同意国家被鬼子强行占据,不然他们从哪里搜刮赚钱)。他们是绝对无法接受搞集体主义、产业经济的gC主义的,这简直是不可调和的矛盾,自然是极力打击,极力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