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安德海进京送密旨

    恭亲王奕訢自从给热河上完奏章后,一直焦急地等待着热河对他上奏奏章的批文。
 


    可是一连等了好些日子,就是等不到热河的批文,不知道热河那边究竟发了什么事,还让不让他去热河奔丧。
 


    最近几天,恭亲王奕訢更是坐卧不宁,心绪不定,心急如焚。
 


    他甚至想不管热河那边同意不同意,他都要去奔丧,毕竟咸丰帝是自己的亲兄弟,情同手足,皇兄驾崩了,他应该去奔丧。
 


    可是,他还是理智战胜了感情,毕竟没有热河来的批文,他不能擅自行动去热河奔丧。如果他赴热河承德奔丧,就是目无军纪,擅自做主,是要受到处罚的。
 


    恭亲王实在等不及了,就召集京城里的王公大臣,商议赴热河承德奔丧的事。
 


    经过大臣们的议论和讨论,他们认为,肃顺一定不会同意恭亲王奕、醇郡王奕譞等人前去热河承德奔丧吊唁的。
 


    热河承德的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先发喜诏,后发哀诏,已经充分表明他们现在已经掌控了权力,开始“挟天子令诸侯”了。
 


    既然肃顺、端华、载垣等人已经掌握了权力,他们就不会允许恭亲王奕、醇郡王奕譞等人前去吊唁皇帝的。
 


    在京的这些王公大臣素来和肃顺、端华、载垣等人不和,政治分歧颇大。现在,咸丰皇帝在临终前又把这些人委任成辅佐新皇帝载淳的顾命大臣。京城里的王公大臣心里落差很大,很不舒服。
 


    咸丰皇帝的这种临终托孤的做法,委任这八位顾命大臣辅佐幼主,显然是要削弱恭亲王奕訢等人在朝廷的实力。
 


    现在大行皇帝已经驾崩多日,八位顾命大臣理应奉梓宫回京,但是他们却迟迟不回京城,其中必有隐情。
 


    肃顺等人既没有把恭亲王奕訢上奏的奏章批文传下来,又不奉梓宫回京,恭亲王奕訢无可奈何,鞭长莫及,只得在京城里急得团团转。
 


    虽然恭亲王奕訢对自己的这位皇兄临终前的遗照有意见,但是皇帝毕竟是他的皇兄,血浓于情,手足之情难以割舍。
 


    他想早一天赴热河承德,拜祭皇兄的亡灵,安抚两位皇嫂,也算是了却他心中的一桩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