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穿之炮灰她罢工了!风吹雪落我飘逸

年代冤种挡箭牌不炮灰(20)(第3页)

 两个女儿今年十西。 

 相貌完全继承自母亲的美貌,五官精致,亭亭玉立,只是气质性格截然不同。 

 姐姐气质清冷,是位学霸型美人。 

 妹妹活泼好动,学习一般,但酷爱研究医书,整天缠着林夕月询问各种医学问题。 

 弟弟今年十岁,是个小暖男。 

 在父亲的教育下,他性格沉稳大气,也是一名小学霸。 

 安竹南此时,己经是市公安局副局长,一身的气势愈发深沉。 

 人到中年的安竹南,依旧身材挺拔如松。 

 他面容比之年轻时,更具成熟魅力,只是眼神锐利如刀,似乎能一眼看穿人心。 

 安竹南只有在面对妻儿时,才会变成一位和煦的丈夫,慈爱的父亲。 

 林夕月年初辞职了。 

 在周围人的不理解和反对声中,她毅然决然辞去了两份铁饭碗。 

 除了安竹南,其他人都用不理解的目光看她。 

 林夕月拿出明面上的全部积蓄,在城郊买地皮建厂房,办起了“青林制药厂”。 

 最初员工只有十几人,设备也比较简陋。 

 药品生产都由林夕月亲自把关监督,从药材的选购,到处理、配制最后封装。 

 很快几款药品上市,因效果显著,价格亲民,快速打开了市场,订单开始日渐增多。 

 林夕月又从国外购置了先进机器,扩展员工,加大生产线,即使这样,还是供不应求。 

 “青林制药厂”火了。 

 一时间,各地供销社,药店纷纷上门订货。 

 原本门可罗雀的药厂,每天天不亮,门口便排起了长队。 

 厂内机器声昼夜不停,工人们三班倒生产,订单还是堆积如山。 

 随着药厂口碑越来越好,几年之后,“青林制药厂”己经火遍全国,盛名在外。 

 厂里生产的药品,也从感冒药,消炎药,补血药,止痛药等,扩展到保健品,口服液。 

 尤其是“青林牌”保健品,口服液,更是成为人们送礼的首选。 

 到了八十年代末,制药厂己在国内设立了分厂。 

 药厂职工扩展到近万人,一跃成为大型制药厂,异军突起。 

 制药厂正式改名为青林药业。 

 趁着改革开放的春风,青林药业蒸蒸日上,林夕月也成为远近闻名的女企业家,身价千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