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章 清穿四爷的格格(22)(第2页)

 顾七七也不服气:“这么说是我的错了?”

 “那倒不是,爷下次注意, 少激动。”

 顾七七也不继续争辩,说起了正事:“怎么样?现在能种吗?”

 “什么粮食?产量几何?”

 “都是我家仓库里存的,量不是特别大,但都是高产品种。

 有玉米、红薯、大豆、土豆、棉花、小麦、水稻等等。至于产量,高产如红薯,我们后世可达亩产六、七千斤,大清不知道,得看具体情况。

 不过最少也能达到三、四千斤吧,我不太懂,到时候把书给您研究一下。

 水稻可以留种,产量八百斤左右,跟土地、气候、肥料等都有关。”

 四爷眯了眯眼睛,掩住眼底幽深。

 “行,你先拿一部分种子出来,爷找人实验一下,争取先多繁育些种子再说,反正量也不大,还不能推广。”

 顾七七也是么想的,其实清朝早就大面积种植红薯了,产量也比其它作物产量高。

 甚至乾隆年间红薯亩产也能达到3000斤。

 “红薯的深加工也多种多样。比如酿酒、制成红薯粉条、红薯干等,易保存又美味,方便携带,可充作军粮。”

 四爷想的更多,只是没对顾七七说出口。

 “四爷?我们现在可以制作大块玻璃吗?我是指大规模制作,我再也不想用窗户纸啦。到时候卖给有钱人,肯定会大赚特赚。”

 “成本如何?”

 四爷在纪录片里看过玻璃窗,他也知道玻璃,造办处现在就能造。

 “成本很低,我有方法,百倍利润都不止,还能制成望远镜、眼镜、显微镜、化学试验设备等,完全可以取代水晶,效果更好。”

 是的,早就有眼镜啦,用水晶制作的。

 而且康熙朝已有单色玻璃、画珐琅玻璃、套玻璃、刻花玻璃和洒金玻璃等品种。

 单色亮玻璃就是透明玻璃。

 雍正登基后,又增加了描金玻璃。

 反正最后都用来制作玻璃胎画珐琅、套玻璃凸雕等工艺品了。

 就是没用到正地方。

 “行,你先把方子给我,我给你留一成干股,到时候你想怎么花就怎么花?”

 顾七七才不会假惺惺的推辞呢,开开心心的接受了。

 “谢谢四爷慷慨。”

 四爷看着顾七七纯真促侠的小模样,心情也非常好,自己的用心之处,被人当面感谢,心情怎么可能不美丽。

 现在,四爷每天都抽空学习简体字,也认的差不多了,况且还有字典在手。

 对于顾七七口中的理科大佬也开始膜拜起来。

 虽然所谓的理科他也会,可他也不敢保证就能研究出什么有用的东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