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南部非洲现状(第3页)
马奎尔观察着沉思中的林德洛夫,继续说道:“殖民地独立意识的觉醒,进而产生的独立抗争,极大增加了殖民地当局的治安成本,有些殖民地甚至入不敷出,还需要帝国不断的补贴。”给了林德洛夫足够的思考时间之后,他继续说道:“就拿南部非洲的四个殖民地来说,多年的殖民地战争,已经让帝国的财政背上了沉重的负担,放下这个包袱,已经变成唯一的选择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马奎尔认真观察了一会儿林德洛夫的表情,最后总结道:“有些时候,放下了,就是换了一种方式得到。”一个长停顿之后,又道:“给予四个殖民地一定的自治权,让他们成为一个统一的国家,这更有利于帝国对他们的管理,也极大的减轻了帝国的负担,更有利于获取更长期更稳定的收益。”
马奎尔的话,让林德洛夫陷入了深深地思考之中。在回德班港区的列车上,林德洛夫也一直在思考马奎尔说的话。回到港区的住处,他关起门来继续思考。
林德洛夫不知道,就在他沉浸在思考之中的时候,几十辆四轮马车,载着大量的军火,在夜色中悄然离开德班港区的仓库,一直向北,不断前行,越走越远。
在德班港加紧向凤凰山农场运送军火的时候,沉寂了将近三个月的日俄战场,又开打了,以更猛烈的方式开打了。双方几乎投入了全部的兵力,展开了最后的厮杀。
在奉天黑沟台辽阳一线,在旅顺,日军展开了全面进攻,拿出了所有的重火力,用上了所有的预备队。
俄军也拿出了全部的力量,并开始反冲锋,要用白刃战将日军赶出阵地。
俄国海军从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抽调舰船,组成太平洋第2分舰队,由罗日捷斯特海军中将指挥,从波罗的海出发,途经非洲南端好望角,经马六甲海峡,经台湾海峡,目标直指朝鲜海峡,最后到达海参崴,
东乡平八郎海军大将指挥的联合舰队,在对马海峡严阵以待,准备对劳师以远的俄国太平洋第2分舰队,发起致命一击。
“东乡平八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这是宁远接到禁卫情报局从釜山发来的情报后,给出的评价。
“那你猜谁是最后的赢家?”王超辉一脸轻松地说道。
“先把这份情报转给俄国人。”这是宁远说的另一句话。然后才回答王超辉的问题:“全死了才好,最后的赢家是我们禁卫军。”
“日俄战争的最高潮到来了。”杨双插话道。
“禁卫军全军都开始调动了,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你的后勤工作做完了吗?”王超辉故意拿话逗杨双。
一提到这个事情杨双就火大得不行不行的,这可不是短途,是长距离运输,考验着禁卫军脆弱的后勤能力。
“你不用提醒我,免费从我们手里拿土地的农民,都有义务给我们运输给养和辎重。”杨双咬着牙说道。
宁远看了一眼面红耳赤的杨双,伸手拍了拍:“咋还红脸了,你六哥逗你呢,你的事,就是我们的事,大哥不是说正在搞什么四轮车吗?以他被天雷劈出来的邪性,没准儿真能搞出来,就是搞不出来,也肯定能给你想出新的办法来。”
“我没生气,我只是着急。”说完看了宁远和王超辉一眼,“我先出去忙了”说完,转身向门口走去。
禁卫军的调动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沿着辽河入海口、盘锦、台安、新兴镇、新民厅一线布置,全面前出,这也是禁卫军自成立以来最积极主动的一次布防。
禁卫军第8、9、10师,近水楼台,直接前出到台安一带布防。总参直属战略炮兵第3、4旅,跟随部署。
禁卫军第4、5、6师,进驻盘锦一带布防。总参直属战略炮兵第1、2旅,立即从大凌河防线开拔,目标盘锦防线。
禁卫军第7师,进驻辽河入海口一带布防。
禁卫军第11、12、13师,进驻新民厅一带布防。
禁卫军第14、15、16师,进驻阿什牛录镇(现在的辽中区)一带布防。
并在黑山、大虎山一线修建二线防御阵地,为防守失败做准备。
由于日俄两国都加强了对禁卫军的侦察,并且很多侦察员就是清国人,所以禁卫军的密集调动,很快就引起了日军和俄军的注意,两国驻朝阳领事都来到外事局,质问禁卫军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