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南部非洲现状
鲁飞环视其他人,看看他们什么意见。
还未等其他人发表意见,鲁深又说道:“我们还可以在不同路段,提前派人接应,这样增加了路上的安全,越靠近凤凰山农场人越多,也就越安全。”
鲁深继续:“回来的时候,还可以带回来许多其它的货物,这样不浪费,又为这里提供了新货。”
“可行”祁连山只说了两个字。
杨冲也点头认可:“我也觉得这样可以。”
“关键是出德班港这段路。”杨新觉提醒道。
祁连山接过话茬:“这段路,我们黑盾保安会在各个街口提前站位,随时应对突发情况,尽最大努力保障安全。”缓了口气,又道:“其实我们仓库这里,距离走出德班港区也不远了。细算下来,也只有四个路口,而且最后一个,天黑下来之后,几乎没有灯光,无人走动。”
“还有谁有不同意见?”鲁飞又问。
大家想了一会儿都摇头表示没有。
“那就围绕这个方案,大家讨论一下,可能遇到的问题,如何应对。”鲁飞说道。
接下来有人就提出一种假设,然后一起讨论这种假设的解决办法。不断有新的假设提出,又不断的给出解决办法。时间就在这样的讨论中悄然而逝,不知不觉,已经饥肠辘辘。看时间已经下午三点了,朝阳这个时候差不多夜里九点了,大家确实饿了。不过,讨论已经基本结束,方案也得到了充分的完善。
“那就这么定了,杨冲负责联系凤凰山农场,那边派人接应,我们这边派人护送,明天夜里正式开始。现在是冬天,天黑的早,亮得晚,我们能多走出很远的路程。”鲁飞最后拍板。
在鲁飞确定最后方案的时候,林德洛夫却叼着一根带过滤嘴的满江红,一脸满足地思考问题。他不明白,为什么突然对这个马来人的沙巴洲商行感到不安呢?不是那种简单的不安,而是带着一种恐惧的不安,说不出为什么。他把玩着手中的金属打火机,做工精致,好用又防风,长差不多2英寸,宽估计1.3英寸,厚度也就0.3英寸,一侧是火焰飞翔的浮雕,另一侧有两个汉字浮雕——祝融,只是自己不认识。对,香烟的味道非常好,特别是这个包着棉花的烟嘴,干净又卫生,真是个天才的想法。
下午,林德洛夫和局长莱尔德,关于港口的事情,谈了很久。他感觉局长最近精神差了一些,对港口的事情也不像以前那么关心了,有点放任不管的意思,大事小事,基本上都让自己决定了。
以前,他很希望这样,现在,他不喜欢这样。人啊!是个多么矛盾的动物啊!林德洛夫自嘲地笑了。
帝国在南非的几个殖民当局,除了收税还在认真做以外,其它的基本处于放任不管的状态。
今年五月份刚刚上台的自由党政府,居然允许阿非利卡人(原布尔人,荷兰移民的后代)通过大选在德兰士瓦和奥兰治重新执政,建立自治政府。前两次的布尔战争看来是白打了,死了那么多人,也白死了,花了那么多钱,也白花了。
帝国统治如此颓败,更何况是个人呢,真的让人心痛啊!
林德洛夫内心无限悲凉,窗外日已西斜,红霞满天,“难道这是帝国黄昏吗?”林德洛夫口中喃喃自语。
深刻思考了一整夜的林德洛夫,决定还是要努力一下,如果每个人都像莱尔德局长那样,那么帝国在南部非洲就真的没有希望了。帝国是一个面积很小的国家,广大的殖民地,是帝国列身世界强权的保证,没有了殖民地的帝国,终将会泯然于众,成为一个平庸的国家,被世人所遗忘,这是林德洛夫不希望他的子孙后代看到的。
一夜未眠的林德洛夫,匆匆离开海港管理局,坐上去德班的火车。
德班港区到德班城区这条20多公里的铁路,早在1895年就修通了,到1905年,铁路已经修到了盛产黄金的约翰内斯堡。有了这条铁路,让德班港区到德班城区,就像出门遛狗一样简单轻松。也让很多住在德班城区的人,可以每天坐火车去德班港区上班,轻松又便利。
林德洛夫心事重重地坐在车厢里,思考着整个帝国的大计。他知道,这不是他该想的事情,是那些挥舞着文明棍的老爷子们,坐在议会的皮面椅上思考的事情。
林德洛夫此去德班,是去找自己的同学,殖民地事务次官马奎尔。很多问题,两个人都有相同的见解,对帝国在南部非洲的局势也都充满担忧。他知道,找马奎尔可能也解决不了问题,但是和他说说心里话,也会让自己舒服许多。
在林德洛夫神游天外的时候,两个黄皮肤的亚洲人正漫不经心地注视着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