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166章 英法联军投降(第2页)

 孙婉儿点点头,然后轻声道:“局长,那我先下去了。”得到锡良的首肯,孙婉儿走出了锡良的办公室。

 在电梯门口等电梯的时候,她总会习惯性的看一下,电梯外框的最下边,“东北翰林奥迪斯电梯公司”的公司铭牌。这是她来这里上班以来,新增加的一个习惯,因为这是她家老爷子开的公司。哼,就是在那个无情无义的“坏人”指点下开的公司,差点花光了家里三代人的积蓄,现在几乎垄断了朝阳锦州地区所有楼房的电梯业务。老爷子天天高兴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随着“钉——”的一声,电梯到了,门被从里面拉开,里面走出来两个人。其中一个人年龄在二十五岁左右,一身崭新的官服,头上是红顶官帽,这样的打扮,在朝锦地区,相当的稀有。

 另一人是锡良局长的助理列英明,也是从日本回来的。

 看到孙婉儿,列英明主动打招呼:“孙主任,你这是找局长了呀!”

 “嗯”孙婉儿点头:“刚汇报完工作,局长正在等你们呢!”

 这是李国捷第一次见到孙婉儿,美得让他窒息,他礼貌的轻轻地点头,并没有说话。

 孙婉儿也向李国捷轻轻点头,然后走进电梯,拉上了电梯门。

 1905年5月7日,德、美、日、俄,四国驻朝阳领事,分别向北方经济特区外事局发起了严正的外交照会,表明了四国的立场,要求禁卫军立即停止对英法远征军的攻击,否则,四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甚至包括武力惩戒。

 英法两国的领事叫嚣,要重新组建八国联军,仿效1900年,对朝阳进行一次相同的打击。英法两国领事也分别与德、美、日、俄,四国驻朝阳领事,进行了深入的沟通,真的探讨了重新组建八国联军的可能性。只有日本和俄国表示愿意支持,德、美,两国领事,都很谨慎,认为今天的禁卫军,已经完全不同于1900年的清国军队,战争的结果也不好预测。这几乎相当于拒绝了。

 1905年5月8日,特区外事局,对四国照会,均做了对等回复,表明了北方经济特区的立场,禁卫军不惧怕任何武力威胁,禁卫军有能力拒敌于大凌河防线,当然,禁卫军也愿意坐下来和谈,禁卫军可以停止进攻,但前提是英法联军放下武器投降,禁卫军保障其人身安全。

 特区外事局锡良局长还在《朝阳日报》上撰文:这里不是布尔共和国。

 在文章中,锡良帮英国人回忆了他们刚刚结束,不堪回首的布尔战争,这可能是你们大英帝国历史上最昂贵的战争了(三年时间,英国人投入了2.2亿英镑)。从1898年起,到1902年,你们先后派出了45万人,去征服6万骑马的白人移民和6万拿着盾牌和长矛的非洲土着人。你们居然打了四年,最后采取焦土政策,杀死了所有的牲畜,烧毁所有农场、把妇女和儿童关在45个集中营里,大约有名布尔妇女和儿童死于饥饿和营养不良,死在里面的黑人就更多了。

 英军是我见到过的最差劲军队之一,打不过年轻人,就对妇女和儿童下手。自诩标榜为文明社会的人,自认为品德高尚的英国绅士,却干出如此让人不耻的事情,我如果是你们的盟友,我会感觉非常耻辱,人生都变得没有意义。

 锡良提醒英国人,这里不是布尔共和国。这里有枪,有炮,人也更多,来这里,你们将负出更大的代价,却依然达不到目的,记住了,这里不是布尔共和国,这里是有禁卫军守护的大清国北方经济特区。你们就是派来450万军队过来,也照样白搭,你们在我大清国横行的时代过去了,望好自为之。

 锡良的文章,让列强们再次想起了刚刚结束不久的布尔战争,列强们突然意识到,英军战力并不强,面对敢于拼命,如狼似虎的禁卫军,战败似乎可以预见。

 戈辉也接到红楼送来的,来自于德国大总参谋部的电文。施利芬伯爵奉劝戈辉,夜长梦多,德国陆军愿意站在禁卫军一边,但是需要禁卫军拿出响当当的胜利,证明自己。

 1905年5月9日,禁卫军总司令戈辉在《禁卫军报》上发表文章:“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文章第一段是这样写的:一位中华民族的千古伟人,在他的诗文中这样写道“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他老人家是在告诉我们,应该趁现在这敌衰我盛的大好时机,率领最后的勇士,拿出最后的勇气和力量,坚决、彻底、迅速的消灭一切抵抗之敌,直到敌人放下武器投降为止,不可学那楚霸王项羽。

 这位“千古伟人”是谁,引起了很多人的猜测,这么出名的人,不可能没人知道,应该是人尽皆知才对,但是却没人能想起这个人是谁,翻遍古书也找不到这个人是谁。还有那句“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如此有气势的一句诗,却也找不到出处,不知道是出自哪首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