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舆论的焦点(第2页)
英法联军的指挥部高层,从收音机上听说了朝阳老百姓积极参与竞猜的报道。也是十分的不理解,居然如此相信禁卫军会最终取得胜,难道磐石阵地的遭遇他们都忘记了吗?女儿河防线虽然伤亡巨大,但是最终也是被他们占领了,联军还是在稳步向前推进的,距离朝阳越来越近了。
4月27日,总参谋部在《禁卫军报》上发表文章“在探索中前行的磁性战术”。在文章中强调说,禁卫军小侦察队的战术,不是偷袭战,不是偷袭战,不是偷袭战,他们像磁石一样,吸附着英法联军,拉不开,甩不脱,不停的袭扰,减缓联军的行军速度,不断给联军放血。可以把这种战术理解成“麻雀战”,像麻雀一样忽聚忽散,赶不走,打不着。但是在禁卫军内部,对这种战术称之为“磁性战术”。禁卫军也是在用这两支小部队,验证大部队,成规模的“磁性战术”是否适用,而射击比赛,反而只是对外的说法罢了。
而在这几天中,两支参赛队,不断的取得新的比赛成绩,《新闻联播》也准时的发表当天的比赛成绩。在五天中,路南组,总共射杀879人;路北组,总共射杀903人,暂时领先。
普通民众,由于没有发声的机会,所以没有人听到他们的声音。而有发声机会的清廷高层,却对这个比赛一直保持着高度的默契——不关注、不发表、不评论。当然,私下里讨论一下是避免不了的。
袁世凯此时正在和几名心腹(王士珍、徐世昌、段祺瑞、冯国璋)谈这个事情。
“芝泉(段祺瑞字),你马上就是咱们北洋军第四镇的统制官了,今年10月,还计划在河间府举行一次秋操(演习),你身居要职,所以你先说,你的看法?这个‘磁性战术’打法,咱们北洋常备军能不能打?”袁世凯接着又问。
段祺瑞摇了摇头:“不是能不能打的问题,要看打到什么程度,这个战术古已有之,古代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就常用擅用这种战术,说不好听的,就是‘死缠烂打’战术,打得过就打,打不过就跑,返回头来再打。蒙古人就是用的这种死缠烂打的‘无赖’战术。还有,辽、金、夏,他们在与宋军作战时,多半也是采用的这个战术。他们无法在正面,堂堂正正打败宋军,只能用这种零敲碎打的方式,一点一点消磨宋军,很无赖的战术。但是……他们在这方面都是非常擅长的,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都能做到进退自如,这是一个具有很高难度的技术活。”段祺瑞坦然承认:“但是像禁卫军这样的射杀效率,又零伤亡,可不是随便哪支军队都能做到的。说明禁卫军这两支小侦察队,非常厉害,受过严格的训练,而且,还是针对性的训练。”
“华甫,你的看法呢,你督办北洋各武备学党,细说起来,戈辉他们十四人,可都算是你的门生啊!下次去东北,就派你去。”袁世凯半开玩笑的说道。
冯国障直接开口:“芝泉已经说了,这就是死缠烂打战术,只不过对部队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然就不是死缠烂打,而是去送死。”停了停,又继续:“禁卫军那两支小侦察队,在敌人已经有防备的情况下,每天依然能够不断的取得射杀成绩,说明这两支小侦察队不简单,戈辉在这两支侦察队上肯定花了很多心思。”
“卜五,你刚刚进入军机处,年末,很有可能成为军机大臣,署理兵部尚书。你对此有何看法。”袁世凯似乎是在考究几个心腹。
徐世昌轻轻一笑:“对我们来说,看法不重要。禁卫军是一支新军,有很好的装备,我们北洋军不也在购买他们的装备嘛,但他们缺少经验,打仗的经验,那么,他们在战争中,做各种尝试,不是很正常的吗?再有……”他略略思考,又道:“这两支小侦察队确实非常出色,肯定是训练了很长时间,而且似乎就是为了侧重这方面的任务而训练的,所以取得这么好的成绩,又几乎没有伤亡,也并不奇怪。”
王士珍竖起一根手指,在空气中虚点着,说道:“卜五,你说到点上了。穷则思变,禁卫军缺乏战争经验,所以他们特意训练出一支能打善战的小部队,在需要的时候,负责袭扰敌军,拖延敌军的行军速度,就像现在,他们其实就是为了拖延英法联军的行军速度,为自己赢得更长的准备时间。”他环视了一下大家,然后又道:“我们北洋,也可以专门训练一支这样的小部队,承担一些大部队不方便做的,特殊的作战任务。”
王士珍不知道,他的一个简单的设想,居然就是禁卫军特种部队的建军目的。
袁世凯点头:“聘卿,你这个提议很好,我们可以成立一支这样的小部队,给他们配最快的枪,承担一些侦察、情报收集、刺杀等任务。你又是军政司正使,这个事情就你来负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