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英军抵达磐石村
王小花坐在一张桌子前,填了十几张表格,最后都签上自己的名字。
男性工作人员面无表情的收起了王小花填的表格,然后平静的告诉王小花:“从现在开始你就是禁卫情报局的一名‘从九品’办事员了,原则上你几天后就会被退出禁卫军现役,但是也不是真的退出了军籍,你只是在总政治部的档案中找不到你了,档案中显示你在今天退出了现役,回归平民的身份。事实上,在镇妖峰军事基地的八号档案馆里,你的档案几天后会静静地躺在那里,永久的保存,虽然可能无人会想起你,但你永远不会被禁卫陆军遗忘。”
“知道了。”王小花突然也有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平静。
在王小花埋头填表格的时候,徐梅站在严肃的办公桌前:“局长为什么留下了她?”
严肃淡淡一笑,没有说话,直接从旁边的抽屉,从里面拿出一封推荐信,扔在了桌子上。
徐梅上前伸手拿起桌上的信封,然后抽出里面的信纸,展开观看:
王小花,1886年6月3日,生于八角台镇,小河湾村,六岁开始习武,身负高深的内家功夫,没上过私塾,但通识文字,1903年1月加入禁卫军,参加了完整的禁卫军初级、中级、高级步兵养成训练,是1903年新兵中成绩最好的二十名新兵之一。1904年5月参加朝阳陆军讲武堂第八期培训,在培训过程中,逐渐展露出了超出常人的分析能力和记忆能力,在兵棋推演中,能够独立的从纷繁复杂,杂乱无章的信息中,抽丝拨茧,归纳总结出核心情报,先人一步,果断做出抉择,一举定乾坤……
余下的内容,也都是夸王小花超出常人的厉害,徐梅也不需要再往下看了。她把信折好,收回信封,又放回严肃面前:“恭喜局长的情报分析课收到一员大将。”
严肃不置可否。
徐梅没有说什么,转身回自己的外间办公。在关门的那一刻听到严肃说:“我的情报分析课里都是精英,她只是正常水平,刚好符合情报分析课的标准。”
门关上了,办公室里只剩下继续浏览报告的严肃。
王小花也被带到了情报分析课,作为新来的,有人为她一一介绍了情报分析课的所有前辈。都是男性,虽然看起来年纪不大,但都头发蓬乱,胡子老长,她成了一群雄性当中真正的一朵小花,娇艳绽放,美不可方物。
一位稍显年长的前辈开始带她熟悉工作。
就在王小花开始熟悉工作的时候,她原来最想去的大凌河前线,此时一片热火朝天,仿佛是在建设什么巨大的工程,确实是工程,是防御工事。还是上次阻击英法联军的那条战线,蜿蜒曲折的堑壕,环形工事,机枪暗堡,机枪掩体,钢筋混凝土碉堡,防炮洞,纵横交错的交通壕,密密麻麻的分布在大凌河东岸20公里处,正对着朝锦公路,以一个开口向上的半圆型,向两翼伸展出十几公里,左翼延伸到凤凰山上,右翼延伸出更远,正面厚度5公里,排出了三道到封锁线。禁卫军的16个师,以一个开口向上的u型排列,意图明显是要把英法联军拦截在u形当中,海军陆战1师在锦州附近待机,意图最后堵上u形的上开口,把英法联军彻底堵死在u形的肚子里。
美国驻朝阳领事馆,军事观察员古赞中校。
德国驻朝阳领事馆,军事观察员勒夫中校。
两个人从一辆宝马明志轿车上下来,来到这个热火朝天的大工地。远远的就被禁卫军士兵拦下了,前面是军事管制区,禁止入内。
两个人拿出了证件,表明了身份。在征得现场指挥官允许的情况下,两个人在禁卫军士兵的带领下,走进了这个纵深5公里的巨大防御工事区。
“禁卫军没打过大仗,这么漂亮又吓人的防御工事是谁教的?是你们教的吧!”古赞中校吃惊地问道。
“我们德国的确是在战争中逐渐统一的,但我们也没有经历过这样的战争,也没修过这样的成体系的防御工事。或许有一天,我们要向他们学习怎么修工事。”勒夫中校回答。
两个人在坑道里艰难前行,很多工事在他们的知识储备中,都叫不出名字来,到处都是拿着工兵铲修工事的士兵。士兵的步枪就堆在他们附近,枪口朝上堆成一个尖锐的山峰。
勒夫没有见过这样的步枪,这决不是仿制德国的g98步枪,他看过东德枪械兵工厂仿制的毛瑟g03,和堆在这里的步枪,完全不一样,他特别想伸手摸摸。但是就在他只差三步远的时候,被士兵制止了,至少有八支fA-96式军用手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了勒夫。勒夫只能放弃,继续前行。
两个人向前走了半个多小时,就不再向前走了,基本上就这样了。作为现役军人的古赞中校和勒夫中校,两个被这设计精巧,构思新颖的防御工事体系,深深的折服了。在这样的防御工事里,防守一方的伤亡将被降到最低,而进攻一方,则需要更长时间的炮火准备,还不一定起到理想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