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光绪回京(第3页)
光绪听后,默默地点了点头,然后又问了一个问题:“你现在不缺钱,不缺兵,不缺人才,但朕相信,你还有缺的东西,你想要什么?你想向朕要什么?”
戈辉没想到光绪这么直接的问过来,戈辉也知道,这时候拐弯抹角的说话,是很不聪明的表现,简单明了,单刀直入的表达更好,想到此,戈辉直视着光绪皇帝,开口说道:“臣,想向皇上要支持,请皇上支持北方经济特区的外交政策。臣相信,有朝廷的支持或者默许,北方经济特区在外交上一定能有更大的作为。等这一仗打完,我们欠英法两国的赔款都不用还了,我们支付的钱,都将还回来,英法两国在我大清的租界,都将收回,香港也将收回。臣愿拿项上人头,向皇上保证,这一切都将变为现实。”戈辉说完,认真地看着光绪皇帝。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光绪也认真的看着戈辉:“你真的这么有信心?”
戈辉认真的点点头:“臣刚才说的那些,都是为朝廷要的,还不包括为北方经济特区要的。英法联军劳师以远,臣占天时地利人和,臣赢定了。”
“嘶——”光绪两手交叉着握在一起,放在唇边,闭着眼睛,默默地思索着。
良久,光绪睁开了眼睛,说道:“罢了,朕,给你在外交上的临机决断权,东北,就随你自由折腾吧。”
“谢,皇上。”戈辉马上说道。
光绪轻叹了一声说:“就这样吧,东北要打仗了,朕也不想在这里妨碍你,明天朕就回北京。”
“谢主隆恩”戈辉马上道谢。
3月22日晚上8:00的《新闻联播》上发布了英法两国高级谈判代表,带着20万英法联军来东北的消息。
这个消息一直被各国刻意隐瞒着没发布,是在等北方经济特区的反应,如果北方经济特区愿意和解,愿意给钱,给地,给人,那这二十万英法联军很可能会中途就回去了,不然一定会去朝阳打个西八烂,活捉戈辉,然后再走,不对,走不走还真不好说。
《新闻联播》随后公布了东北禁卫军最高司令部的决定:东北禁卫军决心与英法联军在东北决一死战。
《新闻联播》的播音员的声音,随着电波飞向了长城内外,黄河上下,大江南北。
每天守在收音机旁的慈禧太后,又是一声长叹:“怎么就这么难呢?我大清刚刚过上几天平静的日子,就又要打仗了,何时是个头啊!”
英法两国的领事,也终于明白了,北方经济特区外事办公室主任锡良,为什么一直在含糊不清,原来是在等最高司令部的决定。早知道这样,这消息他们早公布得了,何必等到今天呢。
德美两国的领事,也明白了,看来新的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要开始了,两人都在想,要不要再开一个赌局,赌一赌,这回哪一方会赢呢?不过,美国领事凯奇很快就一脸失望地说:“我早上刚刚接到国内的通知,要求我尽快回国述职,新任驻朝阳领事哈克-d-贝里芬已经在来的路上了,过几天就到,我是赶不上这场好戏喽。”
德国驻朝阳领事乔纳斯一脸同情地说:“看到你离开,我在这里又少了一个朋友。”
3月23日上午,北方经济特区总督衙门新闻发布厅举行了新闻发布会。首席新闻官孙婉儿在发布会上说:客人来了有美酒,豺狼来了有猎枪,我中华民族热爱和平,崇尚和平,愿意和世界各国人民交朋友,互通往来,但也绝不容忍他国之挑衅。面对挑衅以及来犯之敌,中华民族英雄儿女只有一句话:犯我中华天威者,来者必诛。
当天早上的《朝阳日报》《东北商报》《禁卫军报》同时刊发了戈辉的署名文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3月23日,上午,光绪皇帝带着近身太监年荣离开了朝阳,去了锦州港区。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大学士张翼、小德张、王廷钧等人则留了下来,他们被戈辉留下,准备参加与英法两国的谈判。
原御前护卫梅亭,此时长缏子已经剪掉了,头戴大沿帽,身穿东北禁卫军陆军常服,给光绪敬礼,目送光绪皇帝离开朝阳。
光绪没想到,他用不了两个月,就会再次回到朝阳,参加受降仪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