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2章 光绪的讲话(第2页)
光绪轻轻地叹了一口气,话筒轻松的捕捉到这轻微的气流扰动,把光绪的一声叹息传遍了整个大操场。
光绪等了一会儿后继续道:“朕,不是一个称职的好皇帝,朕,有愧于这个国家,朕,有愧于我们的百姓,朕想在这里,向大家道一声,对不起,朕错了。”光绪说完,轻轻地向前弯下了腰。
“敬礼——”在场的所有的军人,都在戈辉的一声口令下,一齐向光绪皇帝敬礼,每个人都被光绪的深深一礼感动了,多少年的不理解,多少年的埋怨,在此刻都随着光绪弯下的腰,消失了。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王廷钧、梅亭,一齐给光绪跪下了,齐声哽咽着说道:“皇上,臣有罪。”
小德张、年荣也跪着齐声道:“奴才该死。”
光绪慢慢地抬起头,继续徐徐地说道:“其实,朕好早就想来这里了,想来这里学习一下强国的方略。朕,自从识字开始,朕的老师孙家鼐与翁同龢就在教授朕‘什么是为君之道’,朕,亲政以后,也在不断学习‘治国之道’。人世间的道或许有很多种,但是朕一直在思索,对于像我们这样一个古老的国家,什么道,才是真正的大道,真正的人间正道,什么道,才能让我们的国家走上复兴之道!但,朕敢肯定,这个道,绝对不是道德的道,因为每个人都能明白,道德改变不了一个人的命运,也根本改变不了一个国家的命运,改变不了一个民族的命运,空谈仁义道德,就是最大的误国。”情绪激动的光绪皇帝,斩钉截铁地下了结论。
听了光绪的结论,戈辉深深地点头认可,这个皇帝不简单,看来光绪并不是后世中国历史书上那个昏庸无能的皇帝,他也是一个很有独立思想的皇帝,只不过没有机会或空间一展自己的雄才伟略罢了。
光绪平复了一下激动的心情后,继续说道:“24年前,李鸿章给恭王奕的信里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句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所学非所用。无事则嗤外国之利器为奇技术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之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李鸿章的这些话,至今仍然让朕感慨啊。24年过去了,我们朝廷上的官员们,乃至我们这个国家依然和24年前一样。都说世间没有一成不变的道理,天下事、穷则变、变则通。今日之国家,正逢三千年来从未有过的危机之局势,因循守旧,固步自封,只会让我们这个国家越来越落后,越来越衰弱。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说到这里,光绪的声音有了些许的哽咽。
看来,光绪还真不是一个糊涂的皇帝,反而是一个心忧天下,头脑清醒的皇帝,戈辉在心中这样评价光绪皇帝。
禁卫军各师的军官和士兵代表,朝阳陆军讲武堂的学员们,对光绪皇帝也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起码他并不是一个昏庸的皇帝。
醇亲王载沣、庆亲王奕匡、文渊阁大学士张翼、户部主事王廷钧四人心中盛满了对光绪的担心。
小德张很惊讶,他万万没想到,光绪皇帝会说出这样的话来。
年荣此时在想,要不要回去后,把皇上说的这些话都告诉太后老佛爷。
梅亭此时也对光绪充满了满满的担心,一想到自己将留在朝阳参加禁卫军,要离开皇上身边了,心中立即感到十分的不忍心。
在场的德国的教官们,他们在学校已经学会了一些汉语,连蒙带猜,还能听懂一些光绪的话,加上简单的翻译,他们开始从心底里佩服光绪皇帝了。
光绪轻轻地清了一下嗓子,然后继续:“但是,看到朝阳,看到禁卫军,看到大家,朕看到了强国的希望。这也是朕今天来到这里的目的。从八角台,到朝阳,看了火力打击演习,看了禁卫军子弟小学,欢迎晚宴上见到了那么多的工商界人士,朕看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朝阳,一个越来越强大的朝阳。朕相信,在你们戈总司令的带领下,一定会越来越好。朕,今日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大家,朕,是希望在这里的诸君,能以国家强盛为己任,不骄狂,不自卑,正视现实,发愤图强。”光绪的语声微顿,然后说道:“朕今天就先说到这里。”说完再次环视全场,然后从台上走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