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141章 光绪视察军校

戈辉转身对光绪说:“黄爷,请吧,我们先去吃饭。”戈辉怕吓到学校的师生,所以和光绪商量,在学校就称呼光绪皇帝为“黄爷”,称载沣为“沣爷”,称奕匡为“匡爷”。

 光绪等人都饿了,今天小学食堂因为特意加菜了,所以显得格外丰盛,虽然不能和宫里头比,但是这样的家常菜,光绪等人都吃的津津有味。

 席间,戈辉把这个禁卫军子弟小学介绍了一下:

 禁卫军子弟小学,目前的学生都是禁卫军后勤区的孩子,为了能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所以把他们都集中到这里,住在学校,统一教学。新校区的教学楼,今年末就能全部建设并装修完成,来年3月份开学的时候就可以正式投入使用了。到时候从小学到初中都可以在一个学校完成。

 戈辉说:“穷啥不能穷教育。孩子们是国家的未来,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是我辈的责任。”

 戈辉的这句话,让光绪等人心中一震。光绪在心中扪心自问,作为一国之君,不是他忽略了教育,而是大清一贯的愚民政策。不能说不对,这都是为了稳固统治,但弊端也十分严重。这顿饭吃的很沉重,吃着粗茶淡饭,光绪在心中不断的检讨自己。

 吃完饭,戈辉带光绪等人参观了教室。教室前后各有一面黑板,前面的擦的很干净,后面的画上了各种各样有意思的图案,估计是孩子们画的。他还看到了一种小指粗细,三寸多长,装在盒子里的东西。戈辉告诉他,这是粉笔,用来在绿板上写字用的,粉笔有多种颜色,但大部分是白色。光绪还试用了一下粉笔,在黑板上写字。

 光绪简单的翻看了学生的课本,作业本,还有学生用的铅笔,其他人也都来摸摸看,都拿起铅笔,试着写几个字,用起来不太习惯,但都不住的点头称赞。或许,这就是所谓的西式教育吧。

 参观完教室,戈辉带大家去看孩子们表演的文艺节目,这太让光绪等人意外了,这些孩子们表演的节目实在太好看了,比宫里听戏强多了。其中有三首歌《理想少年》、《我们是伟大祖国的接班人》、《乘着歌声的翅膀》,让光绪特别的喜欢。

 在德国音乐老师的钢琴伴奏下,孩子们一起合唱《理想少年》。

 这首歌的歌词是戈辉根据网络歌曲《半生雪儿童版》改编的。戈辉觉得这首歌非常有意义,让禁卫军子弟小学的孩子们演唱最合适了。

 《我们是伟大祖国接班人》这首歌是戈辉根据《我们是社会主义接班人》修改而成的。戈辉告诉光绪,孩子们脖子上系的像红布条似的东西,叫红领巾,是禁卫军军旗的一角,禁卫军军旗是红色的,所以红领巾是红色的。孩子们都是少先队员,全称叫禁卫军少年先锋队,简称少先队。从小就要给孩子们设立一个伟大的理想,为孩子们指明方向。

 光绪等人不住点头,心中更是佩服,从孩子开始培养,长远,真的是用心长远啊!

 《乘着歌声的翅膀》这首歌的歌词是德国诗人海涅的一首抒情诗,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于1834年为其谱了曲,全曲以清畅的旋律和由分解和弦构成的柔美的伴奏,描绘了一幅温馨而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图景--乘着歌声的翅膀,跟亲爱的人一起前往恒河岸旁,在开满红花、玉莲、玫瑰、紫罗兰的宁静月夜,听着远处圣河发出的潺潺涛声,在椰林中饱享爱的欢悦、憧憬幸福的梦…… 曲中不时出现的下行大跳音程,生动地渲染了这美丽动人的情景。

 听完戈辉的介绍,光绪更喜欢这首歌了,意境太美了。

 秋谨被震撼得无以复加,这是一所什么样的学校,她在心里暗下决定,她要来这里当老师,让自己的两个孩子也来这里上学,对,一定要来这里,她不管王廷钧怎么想,自己下定了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