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英法联军北上(第2页)
当年第二批禁卫军战士中,有五十六人受过完整的私塾教育,这些人,目前除了孙昌明、刘风年和李文举当了师长之外,有一部分人当了团长,剩下的全在三总部任职。
禁卫11师,师长李文举,下辖第51、52、53、54、55团,和一个师属3.5寸口径轻型榴弹炮团。
禁卫12师,师长卢洪升,下辖第56、57、58、59、60团,和一个师属3.5寸口径轻型榴弹炮团。
禁卫13师,师长刘风年,下辖第61、62、63、64、65团,和一个师属3.5寸口径轻型榴弹炮团。
由于二十个新建的下兵工厂建成投产,武器弹药产量迅速提高,并随着工人熟练程度的不断提高,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加上从外国陆续到货的代工订单,新编成的第11、12、13师,计划在二月末前全部配齐武器装备。
禁卫军从今年一月份起,真正加快了建军速度。因为,危险距离北方经济特区越来越近了。
既然德国和美国都表示不参与不阻止,那凭借英法两国的实力,完全能够轻松搞定实力“尚弱”禁卫军。于是英法两国决定联合出兵,再次组成英法联军,仿效当年洗劫圆明园那样,在东北再来一次,法国从越南调集兵力5万,英国则从印度调集兵力5万。同时,英国在长江上的舰队也全部起锚,在长江入海口附近等待法国和英国的舰队到来后一起北上。
禁卫情报局的情报调查员亲眼看着英国长江舰队起锚,向长江入海口驶去。这一情报马上发送给了禁卫军总参谋部。
英国人要干什么,戈辉丝毫不担心,如果英国人敢来找麻烦,那禁卫军一定会给英国人上一课。德国和美国也先后知会了禁卫军最高司令部,把英法联军要进攻禁卫军的情报传给了戈辉,并且都表示,他们不参与,也不反对,顶多会派观察员。戈辉明白,德国和美国这是在考察禁卫军的实力,如果没有实力,也就不配做他们的盟友。但戈辉并不担心,因为英法联军的战斗力,戈辉根本没有放在眼里。
戈辉现在脑子里又有了新想法,他想建立一支外籍军团。将来可以作为一支境外作战的力量,可以给别的国家找点麻烦,比如说英国、法国。
这个工作当然是由亲弟弟戈锐来做了,东北发电报给戈锐,把总司令要成立外籍军团的事情说给他们听了,请他安排人到英属印度去雇佣名15—18岁的廓尔喀人,到南部非洲雇佣名10—15岁的黑人。戈辉总司令计划成立一支大约人规模的外籍军团。东北少校把一份详细的雇佣计划书交给了戈锐的人。计划书中把雇佣的要求都详细的说明了,还有雇佣的方法,金钱的支付方式全部做了详细的说明。黑人的训练地点,就设在非洲。名廓尔喀人可以送到朝阳来训练。
戈锐立即选出六十名得利干将,三十个人去英属印度,三十个人去南部非洲,这两组人接到任务后带足了经费很快就出发了,在锦州港登船去上海,再从上海乘坐邮轮去英属印度,然后再去南部非洲。
当这些人到达上海的时候,戈锐又增加了八十名黑盾保安进去,这一百四十名黑盾保安由包大江和祁连山带队,他们此行是去印度的班加罗尔。因为戈锐听戈辉说印度是一个出美女的国度,可以多请一些印度美女来大清,然后卖给娶不着媳妇的人,或者想多娶一个媳妇的人,这是一笔大生意。其实,戈锐还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在印度成立自己的南亚次大陆公公司,所以,包大江和祁连山此行任务艰巨。
英法两国的联合舰队于2月中旬在长江口与英国长江舰队汇合了,而且还有很多运兵船在不断的开到这里集结。英法两国知道,现在的东北禁卫军已经不是以前的八旗兵了,现在他们有枪有炮,还在为北京禁卫军和袁世凯的北洋常备军提供武器,对付这样的对手必须有足够多的兵力才行。所以,现在英法联军人数达到10万人之众。禁卫情报局上海站把英法联合舰队在长江口集结的情报发给禁卫军总参谋部。
英法联军以英国海军上将西麾尔为总司令,在长江入海口处集结完毕之后,浩浩荡荡地沿着海岸线向北航行。
爱德华-霍巴特-西摩尔(edward hobart seymour,1840年生),现任德文波特海军总司令。曾参与第二次鸦片战争、指挥八国联军攻打北京,1901年9月被授予巴斯大十字勋章。此次他向英国海军部申请,调往印度,他要亲自指挥英法联军,攻打大清北方经济特区,他想用一次漂亮的胜利为自己的从军生涯画上句号。英国海军部已经决定,等西摩尔胜利归来后,为他晋升海军元帅,还计划为他颁发维多利亚大十字勋章。所以,西摩尔把这次作战当成海军生涯的最后一战,他想要一个辉煌的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