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全体军官大会(第2页)
“交通管制,没有通行证任何人不得通行。”的红底白字的条幅醒目地横在马路上。任何想从这里通过的人都将被拦下。
“我是记者,我有权通过这里。”一个身材高瘦的欧洲人用蹩脚的汉语大声对拦路的武警战士说道。
“对不起先生,我不管你是谁,没有通行证,任何人不许通过这里。”武警战士严肃地说。
欧洲人继续大声道:“看清楚,我是记者,我有采访的权力。”
这时一个武警军官走过来,掏出腰间的fA-96指着那个欧洲人:“你再不离开,我请你吃0.3寸花生米。”态度之强横,让这个欧洲人很不适应。因为在他的记忆中,所有的清国人对他都是点头哈腰的,今天怎么变了。
这时其他武警战士也端起了水连珠枪,黑洞洞的枪口指向欧洲人。
欧洲人无奈只好幸幸离开了。不光他一个,很多人都公平地得到了这个待遇。
禁卫军越是这样,越让列强挖空心思想知道禁卫军想干什么。
1904年10月15日,禁卫军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一次会议,在朝阳郊外的一处军营里召开了。
戈辉的龙旗座驾于上午9:15到达军营。总参谋长宁远带着主要军官早就站在营门口恭候了。
龙旗骄车刚一停稳,副官田劲立即下车,然后小跑着帮戈辉拉开车门,戈辉从轿车里钻了出来。以总参谋长宁远为首的所有军官和士兵同时给戈辉敬礼。
戈辉今天也和往常一样,军装上却没有配带任何佩饰,肩头也没有配带显示军街的肩章,显得极为朴素。
戈辉站定后庄严地还礼,然后在宁远的带领下走进了军营。戈辉首先来到专门用来给他休息的帐篷,然后头也不回地问站在身后的宁远:“宁远,会议准备的怎么样了?”。
宁远马上接口道:“一切准备就绪,今天上午10:00准时开始,现在离开会时间还有37分钟。”
戈辉点了点头,又问:“安保做的如何?”
宁远答道:“这次的安保工作由特勤局全权负责,方圆两公里内不会有一个闲杂人等,两公里外有兰耀阳的武装警察第二旅负责警戒。另外,公共安全总局新成立了一个公共安全特别调查科,这个特别调查科也参与了安保工作。”
这时戈辉才转回头:“许明一直想成立一个这样的情报机构,这样更方便公共安全总局破案的工作,随他去吧。你也先下去吧,让我一个人待一会儿。”
宁远淡淡一笑:“小排长,那你休息下,我出去了。会议开始前5分钟我再过来。”
戈辉微笑着点点头,看着宁远出去了,副官田劲也知趣地退出了戈辉的帐篷。
戈辉坐在休息室里,闭上了眼睛,他的思绪飞翔在整个北方经济特区的上空。他思考的不仅仅是禁卫军,是整个北方经济特区。
北方经济特区的人口每月都在增加。农业总局、劳动总局、公共安全总局和民兵预备役部队联合组成的新移民安置办,成了北方经济特区政府部门中最忙的一个部门了,工作人员也是最多的一个部门。两年来朝锦地区一共增加了近一千多万的人口,总人口达到2500多万人,这对东北行政当局是一个巨大的考验,但是东北行政当局经受住了考验,通过扩大基础设施建设等多种途径增加就业,又大量的开荒增加耕地供给,又以优惠政策吸引商人来东北开公司办企业,进一步吸收剩余劳动力,又在民兵预备役中大量增加常备训练民兵,又又通过公务员考试,吸收大量受过良好教育的移民等多种办法,终于让东北通过两年的时间,不间断的努力下,圆满地安置了所有外来的新移民。现在北方经济特区控制的东北面积还只限于奉天省一小部分,以后等面积扩大了,就会有更多的土地用来安置更多的人口。人多力量大,只有控制更多的人口,北方经济特区才能真正走向强大。“得民心者得天下”,戈辉的理解是“谁人口多谁就能得天下”。所以北方经济特区要坚定不移地走吸收人口来北方的政策,让越来越的移民在北方经济特区扎下根,十年二十年后,将会给北方经济特区带来巨大的财富。
戈辉想得越来越远,时间不知不觉间匆匆流逝。
上午9时55分,副官田劲和总参谋长宁远,同时出现在戈辉的帐篷门口。
“小排长,会议5分钟后开始。”宁远轻声道。
戈辉收回了思绪,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吧,我入场吧。”
于是田劲在前边带路,宁远跟在戈辉身后,三个人一起来到了巨大的帐篷会场。
此时会场里已经坐满了一排排军装严整的参会军官以及士兵代表。看到禁卫军总司令和总参谋长进入会场,所有参会军代表同时起立,随着一声通过扬声器发出的口令,全体向戈辉和宁远敬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