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88章 新计划(一)(第2页)

 戈辉把目光投向射击场:“如果没有别的事情,你先下去吧。”

 “是”孙婉儿说完转身走了。

 戈辉扭头看了看孙婉儿远去的背影,口中自言自语地念叨着:“慈禧这个老太婆,到底放不放伍廷芳和叶祖圭呀!他们什么时候才能有消息啊?”

 戈辉自从在三月下旬两次参加赴德赴美留学生的送行活动后,就动了成立禁卫海军的念头,但是立即成立海军也不现实,所以,他就想到了一个折衷的办法,那就是先成立水兵学院,先为海军培养水兵。

 回到朝阳后,他立即命令田劲亲自办理建设水兵学院的事情,前期先满足2000名水兵的学习和生活,以后逐渐扩大,直到能满足名水兵学习和生活为止。

 接着,他给慈禧太后上了电报折子,向慈禧太后要三个人,一个是伍廷芳,另一个是广东水师提督叶祖圭,还有一个叫施肇基,他现在是湖广总督张之洞洋务文案兼鄂省留美学生监督,戈辉对这个美国康奈尔大学文学硕士、哲学博士非常感兴趣。然后,又发电给德国大总参谋部,希望德国能帮助禁卫军培养水兵,请德国派遣200名水兵教官来大清东北,德国军官的衣食住行,都由禁卫军解决,并且还会有优厚的工资,同时,希望能派五百名军校留学生去德国学习军事,其中,100名学习陆军,400名学习海军。

 慈禧太后接到戈辉的电报折子之后,对戈辉的要求实在不理解,为什么向她要这三个人?光一个成立北方经济特区的折子就够让慈禧太后心烦的了,整个朝廷都因为戈辉向慈禧要地盘,彻底乱了,所有的大臣都说戈辉有不臣之心。就连庆亲王奕匡、铁良、醇亲王载沣都不敢再为戈辉开脱了,但他们也没有跟着反对。而慈禧太后却一直没有表态,但她心里已经做了决定,同意戈辉的要求,只不过,她不想立即回复戈辉,她要等一等。因为慈禧认为,只要是这帮大臣们全力反对的,她就一定要全力支持,这帮大臣,没一个好东西,他们心里只有他们自己的利益,根本没有为大清的江山社稷着想。

 还有一个人和慈禧的想法一样,那就是光绪皇帝,并且,他还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慈禧太后,他觉得戈辉的想法很新奇,大清到了这个时候,只能不断的尝试,不断的寻找方法,像那些大臣们固步自封,早晚有一天会死的很难看。慈禧这次对光绪皇帝还是高看了一眼,他发觉现在的光绪皇帝,比以前听话多了,懂得顺着自己说话了。

 而接到戈辉电报的德国大总参谋部总参谋长施利芬伯爵,却已经开始深深的佩服戈辉了,他没想到这个年轻人会想的这么长远,而且还很务实,并不好高骛远。他更加相信,禁卫军在戈辉的带领下,一定能成为德国合格的战略伙伴,至少能在远东形成对俄国的牵制。适当的给予支持,也不是不可以的。再说,也不是白帮忙,对方还是要付钱的,而且还得是高薪。再说了,通过帮禁卫军培训军队,德国就能对禁卫军施加更大的影响,如果时间足够长,培训的人足够多,那德国很有可能左右禁卫军。想到此,施利芬已经从心理上说动了自己,接下来就是向德皇威廉二世汇报时再确定下来。可是让施利芬没想到的是,居然很多人都反对帮助禁卫军训练水兵,他们都认为让禁卫军老老实实的呆在陆地上就足够了,不需要到大海里去。但是,当时刚好在场的威廉二世(他有七个亲生儿女)的养女维多利亚-伊娃,却插言表示支持,她认为施利芬伯爵说的很对,支持敌人的敌人就是在帮助自己。

 当然,德皇威廉二世只是笑了笑,没有立即表态,这说明还有机会。

 戈辉当然不知道,他的电报会激起如此大的波澜,时间已经一个半月过去了,慈禧太后那边还是没有消息,在北京的周玉坪也没有从宫里打听到确实的消息,而德国那边也没有回复,这让戈辉心中七个八下的。但是,他能做的也只是等待,等待一个或好或不好的结果。

 等待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此时戈辉正在忍受着这个痛苦。不过,戈辉不会等太久了,因为两天后,他几乎同时收到了小德张亲自送来的慈禧太后的圣谕和德国大总参谋部发来的电报。

 5月22日上午, 慈禧太后的圣谕到了,是戈辉的磕头大哥小德张亲自送来的,直接送到了镇妖峰军事基地。两年后再次相见,戈辉和小德张都有很多话要对对方说。但还是先把慈禧太后的圣谕宣读了再说。

 今天同来的还有北京禁卫军编练副大臣铁良和袁世凯的心腹王士珍,两个是来订购军火的,顺便还想参观一下朝阳陆军讲武堂。戈辉请总参谋长宁远亲自陪同,毕竟是大客户,必须要照顾好了,当然也要防备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