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85章 战火中的东北(第3页)

 从此,朝阳工业区更大规模的建设开始了,因为他们要研究的这些东西,需要更多的配套的零部件工厂,需要更多的产业工人,还有更多的技术人才。

 德国政府答应帮忙培养的2000名技术人才已经于三月下旬在锦州登上了德国邮轮。去美国的2000人也计划于三月末之前乘坐去美国的邮轮去美国。这些才刚满十五岁的孩子们,将带着强大国家的梦想开始了他们十年的留学生活。戈辉亲自为他们送行,勉励他们刻苦学习,早日报效国家。

 送行那天,刚刚一期竣工的锦州港区人山人海,家属,工人,学生,军人,地方的士绅,站满了港区所有的空地。经过近两年的建设,锦州港一期已经建设完成,工人们正在做最后的美化工程。现在的港区已经初具一个小城市的端倪了。

 特别是东北商品交易所设在港区之后,大量的商家向港区集中,让港区的人口迅速增加。锦州港百货大楼也建在港区,锦州港大饭店也建在港区,未来港区还要建一个巨大的火车站。在德国人的帮助下,锦州港区的的城市规划蓝图已经画好了,画的非常有前瞻性,都是着眼于未来50年的发展规划的。现在,只需要按照蓝图去建设就好了。总之,东北三省的财政大量向锦州港区倾斜。

 而锦州县城却几乎没有变化,听说未来的朝锦铁路在锦州县城居然没有车站,只有关内外铁路在锦州有一站,所以,很多锦州的老百姓都在思量着要不要把家搬到港区去,港区越来越热闹,去年发电厂已经建成发电了,现在整个港区都在安装路灯,安装电话,锦州港区到朝阳的电话线将在今年七八月份连通,到时候,锦州港区和朝阳工业开发区就可以直接用电话联系了。港区的无线电广播也已经开播了。总之,每个月都会有新的变化,真可谓日新月异,让人们心中充满希望。

 其实,不仅是锦州港区,其它地方也是一样,大量的外来人口涌入,有的进入矿山采矿,有的进入工厂当工人,有的分到土地当农民,有的进了公司,总之,朝阳工业开发区和锦州港区,还有绍根采油区,都能收留大量的外来人口。在这个大量依靠人力,而不是工程机械的年代,人再多也觉得少。实在不行,就再成立一个官营农场,一下子能收留几十万人。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随着外来人口的越来越多,外国人也渐渐的多起来了。现在的朝阳工业开发区和锦州港区已经成了列强争夺的新焦点,朝阳巨大的变化引起了列强高度的关注,特别是英美法日俄德的情报系统更是把这里当成了新的战场。戈辉不得不抽出大量的时间指导禁卫情报局如何开展情报工作,同时,加大情报人员的培训,扩大禁卫情报局的规模,以适应愈发复杂的情报战场。

 进入四月的东北大地,万物开始复苏,农民们已经开始准备春播了。

 今年的备耕工作已经开始,由于有了大型的履带式内燃机拖拉机,东北工业总局又开垦出大量的土地,分配给刚刚移民到东北的老百姓。劳动总局和公共安全总局对每个新来的移民进行登记。很多移民新村正在今年初新成立的城乡建设总局的指导下加紧建设。

 房屋都是统一设计的砖混结构的房子。房子外面还修建了独立的厕所。最重要的是这些房子不用新移民立即掏钱购买,而是分10年还清房款。所有分到新房的外来移民,脸上都是喜气洋洋的,都觉得自己来东北是来对了。

 东北农业总局还在朝阳周边和锦州港区周边,建设了很多大型的阳光棚,大体上和后世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是由于没有塑料,只好做钢结构,加上高强度的钢化玻璃。采光性更好,但成本却非常的高。里面通上暖气,这样冬天也能保持一个非常恒定的温度。这些用于种植蔬菜的阳光棚,所有权归东北农业总局,然后农业总局以一个相对合理的价格租给农民,只能用于种植蔬菜,供应朝阳和锦州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