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全部建成投产(第3页)
虽然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全线贯通,大大提高了俄国的战争潜力,但是通过半年的作战,也极大提高了日军战胜俄军的信心,各个军的配合也逐渐变得顺畅。日本政府高层也看到了战胜俄军的希望,日本政府终于下决心,开始了更大规模的战争动员,要求动员全国17岁以上的男丁一百万加入现役,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集训,三个月后,他们将被派往日俄战争的最前线。
经过半年的作战,日军虽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基本实现了战役目的,先后占领了金州、大连、瓦房店、营口、大石桥、海城等重要战争节点,并开始了对旅顺要塞的围攻。还分出一部向辽阳攻击前进。同时形成了对鸭绿江一线俄军的牵制,随时准备对鸭绿江一线的俄军发起进攻。
1904年对日本来说是日俄战争最关键的一年,日本必须在这一年中,基本上消灭除旅顺要塞以外的奉天省大部分的俄军,所以,摆在日军面前的任务很重,更大规模的战役还在后头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1904年,禁卫军的发展也进入到了最关键的一年。
建在官营农场里的农场兵工厂也于1904年1月完成了全部武器的定型工作。去年7月份开始试制禁卫军的制式武器装备,因为有了详细的设计图纸,所以计划用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生产定型工作,结果在射击试验中出现了无数的问题,所有的枪械设计都有问题,都有大量的问题,有加工失误的问题,有加工精度的问题,更多更多的是设计不合理的问题,还有人机工学的问题,总之林林总总的各种问题,让生产定型工作量无限增加。
特别是,为了适应0.2寸x1.3寸(6.4毫米x42毫米,1.3寸=41.6毫米,四舍五入取了整数)的无底缘通用尖头步枪弹,0.3寸x2.2寸(9毫米x70毫米,这里的0.3寸和2.2寸都是取整数,抹掉了零头。)的无底缘通用尖头重机枪弹,0.3寸x0.6寸(9毫米x19毫米,这里的0.3寸和0.6寸都是取整数,抹掉了零头。)通用无底缘手枪弹,根据枪弹的特性,膛压的大小,修改内部构造参数。
通常来讲,必须是先有弹,再有枪,根据子弹,设计枪,就因为这逻辑顺序的错误,没有设计好子弹,就开始造枪,花了大把大把的冤枉钱,浪费了大把大把的宝贵时间,农场兵工厂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这是刻骨铭心的教训。
最后还要通过变态的射击实验考核,禁卫军的制式枪械都需要通过浸河沙试验,扬尘试验和淋雨试验,环境试验还包括高达50度的高温试验和低达-40度的低温试验。这些试验的要求是故障率均在0.2%以下。以浸河水泥沙试验为例,要求用1立方米的水与1.5公斤的泥沙混合搅拌,然后将机枪放入其中,拿出后不准甩,直接使用,不准出任何故障。下一步是用1立方米水和3公斤泥沙搅拌,其它步骤相同,目的是为了保证机枪浸入河沙后还能可靠射击。为了保证这些变态的环境和可靠性要求,禁卫军的步枪和轻机枪通常采取闭膛待击,加大机匣结构部件之间的间隙,以保证泥沙异物不影响枪械自动机的工作。通过这些实验考核之后,才会被允许装备战斗部队。
相比问题特别多的枪械设计,其它的像是迫击炮、步兵炮、榴弹炮等,不知为何,反而问题不大,主要看炮管的材质是否过关,炮身结构强度是否达标。其它的像是手榴弹、万能工兵铲、地雷、钢盔等,都没什么问题,有问题也不是大问题,可以忽略不计。
当然,也有很多机床本身的问题,也经过皮特黄的设计团队努力攻关之后,完美的解决了,在这个过程中,戈辉也深度参与了多款机床的设计改进工作,作为后世机械工程学硕士的戈辉,给皮特黄的设计团队提出了很多启发性的建议,让改进工作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大大的提高了机床精度和生产效率。
随着技术工人熟练程度的增加,对机床工作原理的认识加深,对武器设计原理和意图的不断深入的理解,各种暴露出来的问题,一个一个的加以解决。终于用了近半年的时间,完成了所有武器装备的最终定型工作。
成雨最后爆粗口:“马德,终于搞定了,为了这个事情,自己估计得少活十年,亏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