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卫军哈拉和林

第79章 国家建设债券(第3页)

 从7月份开始,特种造纸厂已经开始制造坚韧、光洁、挺括、耐磨的钞票纸了。这种纸经久耐用,具有很好的耐磨性、耐折性,适于纸币的长期流通。印钞纸的造纸原料以长纤维的棉、麻为主,还特地从皖西南大别山腹地收购来大量的三桠皮作为纸浆的成分;还特意调制了一种硬质矿泉水作为纸浆的专用水;坚韧耐磨的钞票纸生产出来后,送到印刷厂印制成光滑精美的钞票,戈辉计划第一批发行十亿元。目前正在印刷和铸造过程中,然后会被存放到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银行的地下金库里,直到发行的那一天。

 已经铸造好的新币名字叫“国家建设债券”。既然是债券,就不是钱,这样就显得非常低调。“国家建设债券”在东北能和白银黄金进行直接兑换,也就是说可以当钱花。然后戈辉以政府法令的形式,确定“国家建设债券”在东北三省的货币地位,挂羊头卖狗肉。

 新币分硬币和纸币两种,各有三种面值。

 硬币分别是:一文、十文、一百文(1000文=1两)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纸币分别是:十两、五十两、一百两

 这些硬币和纸币的设计,都是戈辉请来的十位微刻手艺人,在戈辉的指点下,花了近一年的时间完成的。刀工极其复杂,并且都是手工雕刻的,以目前的科技水平,不存在可以复制的可能,就是本人也不可能再雕刻出完全一样的另一件作品。不仅如此,戈辉还在新钞票上使用了很多后世钞票上才有的先进技术,让钞票的技术含量更高,无法仿制。

 1903年7月20日东北三省总督衙门发布公告:从1903年8月1日起,东北三省地区开始发行债券,债券的名字叫“国家建设债券”。东北三省辖区内所有买卖交易工资发放必须使用国家建设债券。三年后,即1906年8月1日起,东北三省地区禁止流通“铜钱和白银”。

 “1文”是国家建设债券的最小面值,和现在市场上流通的“一文”钱等值兑换。

 首批十亿元国家建设债券已于7月25日全部完成印刷和铸造,随后全部运至东北物资联合储备流通银行(东北物联储)的地下金库。

 7月28日,新币运至东北银行,及朝阳锦州等地的十家分行。

 1903年8月1日国家建设债券正式开始发行。目前拖欠的工人工资,军人工资,原材料供应商的欠款,农民的卖粮款全部用国家建设债券进行偿还,一次性还清。

 东北银行自从成立以来到现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里在朝阳、锦州等地建立了十家票号类型的分行。

 在国家建设债券发行当天,东北银行各分行的大门外就贴出了公告。东北银行的所有分行都可以无偿兑换国家建设债券,所有想把手中持有的铜钱和白银换成新币的人都可以直接到就近的东北银行分行兑换。

 戈辉终于把债全还完了,现在所有的在建工程又有源源不断的资金支持了,戈辉终于不差钱了。完全没想到,本地百姓非常认可国家建设债券,市场认可度非常高,很多人拿出家里的以前的钱币到东北银行大厅进行兑换。由于人太多,只得采取限流的措施,兑换现场多次失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