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北境皇帝的思虑(第2页)

 敌方指挥官失魂落魄地回到军营,往日的意气风发已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满脸的疲惫与绝望。他一头扎进营帐,连身上的铠甲都来不及卸下,便跌坐在案前,提笔蘸墨,开始书写那份决定北境命运的奏书。

 营帐内昏暗压抑,烛火随着他颤抖的手晃动,在粗糙的纸张上投下凌乱的影子。他的脑海中不断浮现出战场上那一幕幕惨烈的画面:九皇子和六位天境高手在二十万大军中如入无人之境,所到之处己方士兵纷纷倒下;攻城时,巨石与利箭如雨般落下,士兵们成片地死去,鲜血染红了大地;还有那些受伤的士兵,痛苦的呻吟声仿佛还在耳边回荡。

 “陛下,臣无能……”他喃喃自语,声音沙哑而苦涩,手中的笔在纸上飞快地移动,将战争的残酷与己方的困境一一写下。“大尚国的九皇子及其率领的高手实力超凡,我军虽奋力抵抗,但伤亡惨重。如今粮草几近断绝,士兵士气低落,军心涣散。若再次攻打,不出两天,便会全军覆灭。”

 写着写着,指挥官的手忍不住颤抖起来,想到即将面临的惨败,他满心都是恐惧与不甘。曾经,他也是雄心勃勃,想要在这场战争中建功立业,为北境开疆拓土;可如今,却陷入了这般绝境。

 好不容易写完奏书,他小心翼翼地吹干墨迹,将其卷好,密封起来,然后叫来一名心腹传令兵。

 “你务必将这份奏书尽快送到陛下手中,一刻都不能耽搁!”指挥官紧紧盯着传令兵,目光中满是焦虑与期待,“记住,一定要快!”

 传令兵接过奏书,郑重地点点头,转身飞身上马,朝着北境皇宫的方向疾驰而去。马蹄声在空旷的原野上响起,渐渐消失在远方。

 与此同时,在北境皇宫内,皇帝正坐在金碧辉煌的大殿上,听着大臣们汇报国内事务。他的脸色平静,可内心却隐隐不安,一直在等待前线的消息。

 “陛下,前线有紧急奏报!”一名侍卫匆匆走进大殿,单膝跪地,呈上那份奏书。

 皇帝的脸色骤变,他连忙伸手接过,迫不及待地打开。随着目光在奏书上移动,他的脸色越来越阴沉,眉头紧紧皱成一个“川”字。

 “岂有此理!”皇帝猛地将奏书摔在地上,怒声喝道,“二十万大军,竟然被打得如此狼狈!那个指挥官是如何带兵的?”

 大殿内顿时一片死寂,大臣们纷纷低下头,大气都不敢出。他们从未见过皇帝如此愤怒,心中都明白,前线的局势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陛下息怒。”一位年迈的大臣颤颤巍巍地站出来,拱手说道,“如今当务之急,是商议如何应对。大尚国既然如此强硬,我们必须做出抉择。”

 皇帝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平静下来,他在大殿上来回踱步,心中权衡着利弊。继续战争,己方已无胜算,只会白白牺牲更多士兵的生命;若退兵,不仅颜面扫地,还可能引发国内各方势力的不满。

 “传朕旨意,”皇帝终于停下脚步,冷冷地说道,“立刻召集所有将领和大臣,明日一早,在朝堂上商议此事。务必想出一个妥善的解决办法。”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大臣们领命退下,整个皇宫陷入了一种紧张而压抑的氛围。

 北境的皇宫,笼罩在一片厚重的阴霾之下。清晨的阳光试图穿透云层,却显得绵软无力,只给这巍峨的宫殿镀上了一层黯淡的光。皇宫的大殿前,官员们身着朝服,神色各异,交头接耳间,议论声如潮水般此起彼伏。早朝即将开始,而前线传来的消息,如同一颗巨石,在这平静的朝堂湖面激起千层浪。

 一些消息灵通的大臣已经提前知晓前线战事吃紧,心中各自打着算盘。他们站在大殿外,三两成群,低声商讨着对策。

 “听说前线打得极为惨烈,我军伤亡惨重,粮草也快耗尽了。”一位身形微胖的大臣,眉头紧锁,脸上满是忧虑,用手肘轻轻碰了碰身旁的同僚,小声说道。

 “是啊,”另一位清瘦的大臣微微点头,神色凝重,“若真是如此,这场战争恐怕难以继续下去了。可就此退兵,又实在是……”他欲言又止,轻轻叹了口气,眼中满是无奈。

 就在众人议论纷纷之时,一位身着华丽朝服的官员,独自站在一旁,神色略显局促。他便是极力促成南侵之举的那位官员,名叫吴国忠。此刻,其他官员的目光时不时地向他投来,有指责,有埋怨,也有疑惑。

 吴国忠感觉到了众人异样的目光,心中一阵发慌。他低下头,试图躲避这些目光,可脑海中却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当初在朝堂上慷慨陈词的场景。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朝堂上一片祥和。吴国忠站在大殿中央,神色激昂,声音洪亮:“陛下,如今南方的皇帝命不久矣,现在是皇子监国。他们国内局势动荡,正是我们挥师南下的最佳时机!机不可失,失不再来,若此时不进攻,更待何时?”

 他的话语,如同一把火,点燃了朝堂上一些人心中的野心。众人纷纷附和,北境皇帝也被说动,最终决定出兵南侵。

 可谁能想到,战争的发展完全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大尚国不仅没有如他们想象的那般不堪一击,反而展现出了强大的实力。那位九皇子和那六位天神的仆人的出现,更是让北境军队节节败退。

 “吴大人,”一位年轻的官员走上前来,目光直直地盯着吴国忠,毫不客气地问道,“当初可是您极力主张南侵,如今前线战事不利,您可有什么对策?”

 吴国忠抬起头,脸上一阵白一阵红,支支吾吾地说道:“这……这谁能想到大尚国会有如此厉害的人物。我也是为了北境的大业,想为国家开疆拓土……”

 “哼,”年轻官员冷哼一声,“为了北境大业?现在可好,二十万大军陷入困境,无数将士的性命危在旦夕,这就是您所谓的大业?”

 周围的官员们纷纷点头,看向吴国忠的目光中充满了不满。吴国忠被众人的目光逼得步步后退,额头上冒出细密的汗珠,心中懊悔不已。他怎么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番提议,竟会让北境陷入如此绝境。

 此时,大殿内传来一声高喝:“陛下驾到!”众人连忙整了整朝服,停止了议论,恭敬地站好。北境皇帝大步走进大殿,他的脸色阴沉得可怕,眼中透着怒火。

 “诸位爱卿,”皇帝的声音低沉而冰冷,“前线战事紧急,想必大家都已有所耳闻。如今我军陷入困境,该如何是好,大家畅所欲言吧。”

 一位老将站出来,拱手说道:“陛下,依老臣之见,如今我军伤亡惨重,粮草短缺,士兵士气低落,再战下去,必是死路一条。不如暂且退兵,保存实力,日后再做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