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建造皇宫2
新都皇宫的施工现场,随着地基深挖与石料备齐,建设工作步入了关键的铺设阶段。在这片未来将承载王朝荣耀与命运的土地上,一场遵循古老智慧与神秘布局的工程正徐徐展开。
工匠们在工部官员的指挥下,如同训练有素的舞者,在工地上演绎着一场建筑的交响乐。他们首先在规划好的位置,刚好好在此地也挖出一些巨大的石料,石匠就地加工堆砌出两个鱼眼形状的圆形围栏。这两个围栏大小一致,工艺精湛,每一块石料都严丝合缝,仿佛是从一整块巨石中雕琢而出。它们宛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这片土地上,象征着阴阳平衡的起始。
“大家加把劲,这鱼眼可是整个布局的关键,一定要做到分毫不差!”一位经验丰富的工头大声呼喊着,声音中充满了力量与决心。工匠们回应着他的呼喊,手中的工具挥舞得更加有力。他们深知,自己所参与的不仅仅是一座皇宫的建造,更是在创造一个关乎王朝兴衰的神秘布局。
鱼眼完成后,便是至关重要的“阴眼阳眼拉直线”环节。这可不是简单的直线连接,而是蕴含着深刻的五行八卦原理。一位精通堪舆之术的术士手持罗盘,小心翼翼地确定着方位。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仿佛在与天地对话。“此线乃阴阳之枢,不可有丝毫偏差,它将引导天地灵气的流动,庇佑我朝万年昌盛。”术士的话语庄重而严肃,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这份责任的重大。
确定好方位后,工匠们开始沿着这条画线,在阴眼通往阴鱼的交界部分垒起一条暗河。这条暗河宽九尺,高度三点六尺,尺寸皆是经过精心测算。工匠们先挖掘出河道的雏形,然后用长条的石料进行铺设。这些石料经过打磨,表面光滑如镜,既能保证水流的顺畅,又能防止河水渗漏。
在垒砌暗河的过程中,遇到了不少困难。地下的土质松软,容易坍塌,给施工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摸索到最后还是不行 ,就先压实再填平,地上铺上石条,两边用粗壮的木桩打入地下,垒砌起三点六尺的石条,的再用木板进行围挡,确保了施工的安全进行,在用九尺长的石板覆盖在上面,这条暗河就成型了。
暗河逐渐成型后,就开始填土测试,工匠们开始引入水源。清澈的河水缓缓流入暗河,仿佛一条灵动的巨龙,在地下蜿蜒穿梭。“这阴鱼之水,连通阴眼,将汇聚世间阴气,与阳鱼之阳气相辅相成,达到阴阳平衡。”术士站在河边,口中念念有词,仿佛在为这条暗河注入神秘的力量。
与此同时,阳鱼的区域则开始用阳土填埋。阳土是从山上阳光照射时间长的土壤采集而来,据说这种土壤蕴含着旺盛的阳气。工匠们用推车将阳土一车车运来,倒入阳鱼区域,然后用石夯将其压实。每一下夯击,都发出沉闷而有力的声音,仿佛在夯实王朝的根基。
阳鱼填埋的过程中,九皇子亲自来到现场监督。他看着工匠们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感慨。“这阳土,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希望,一定要填得坚实,让阳鱼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九皇子的话语,如同温暖的阳光,鼓舞着每一个工匠的士气。
阳鱼填埋完成后,阳眼这个位置也进行了填土压实。这里是整个布局的镇眼,也是最后要建造宫殿的地方。九皇子深知这里的重要性,他亲自参与了规划和设计。“这里将是整个皇宫的核心,未来的宫殿要建得宏伟壮观,彰显我朝的威严与荣耀。”九皇子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未来宫殿的辉煌景象。
阳鱼的土填完压实后,工部官员开始组织人员铺设地砖,并规划阳鱼的建筑布局及建筑结构。铺设地砖是一项细致的工作,每一块地砖都要经过精心挑选和铺设。工匠们先在地面上铺设一层平整的砂土,然后将地砖一块块摆放上去,用长条尺进行校准,确保地砖平整无缝。
在规划建筑布局时,九皇子与工部官员、术士们进行了多次商讨。他们根据五行八卦的原理,结合皇宫的功能需求,制定了详细的规划方案。阳鱼区域将建造一系列重要的宫殿和建筑,包括皇帝的寝宫、朝堂、等。而太庙的宫殿就是建造阳眼的那个位置。这些建筑将按照特定的方位和布局进行建造,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呼应,相互制约。
在设计建筑结构时,工匠们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他们采用了先进的建筑技术和工艺,确保建筑的坚固和美观。宫殿的梁柱采用粗壮的木材,经过防腐处理,能够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屋顶采用琉璃瓦,色彩鲜艳,在阳光下闪耀着光芒。门窗则雕刻着精美的图案,展现出皇家的威严与典雅。
随着工程的推进,新都皇宫的雏形逐渐显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细节,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在这骄阳似火的夏日,施工现场犹如一片热火朝天的海洋。负责雕琢龙柱的工匠们,正对着巨大的石料全神贯注。其中一位名叫李石的老工匠,他双手布满老茧,却无比稳健地握着刻刀。此刻,他正雕琢着龙柱上的龙鳞,那一片片龙鳞在他的刻刀下栩栩如生,仿佛随时都会腾空而起。旁边的年轻学徒们围在他身边,目不转睛地看着他的每一个动作,时不时提出一些问题,李石总是耐心解答,将自己多年积累的技艺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他们。
而在宫殿的顶部,搭建屋梁的工匠们在高高的脚手架上忙碌着。他们身轻如燕,在狭窄的木板上行走自如。工头王大力站在最高处,指挥着众人的行动。一根巨大的横梁需要被精准地放置在预定位置,这需要众人齐心协力。王大力大声喊着口号:“一、二,起!一、二,走!”在他的指挥下,工匠们一同发力,将横梁缓缓抬起,一步步向目标位置移动。汗水湿透了他们的衣衫,顺着脸颊不停地流淌,但他们的眼神却无比坚定,没有丝毫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