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九皇子修炼《天经》(第2页)

 君贤点了点头,将昨夜梦中天神的话语,一字不差地转述给九皇子。九皇子听完,先是一愣,随即眼中泪光闪烁,他一直以来的猜测得到了证实,心中百感交集。

 “殿下,天神既已指明方向,您往后便顺其自然,随心去做。”君贤语重心长地说道。

 九皇子深吸一口气,平复了一下情绪,坚定地点了点头:“先生,我明白了。既然如此,我定当遵循天神指引,遵从自己的内心,在修行之路上,不负使命。”

 从那以后,九皇子的心境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他不再一味地执着于立刻揭开身世的全部真相,而是将这份力量转化为修炼的动力。在天神庙那宽敞的练武场上,每日都能看到他刻苦修炼的身影。

 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照亮练武场,九皇子便已开始热身。他围绕着练武场快速奔跑,脚步轻盈而有力,带起地面的尘土飞扬。随后,他开始练习拳法,一招一式刚劲有力,每一次出拳都伴随着呼啸的风声,仿佛要将周围的空气都撕裂。他的眼神专注而坚定,紧紧盯着前方,仿佛在与无形的对手展开激烈搏斗。

 热身结束后,九皇子盘膝而坐,开始引导体内灵力运转。他闭目凝神,将全部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体内那股流动的力量上。灵力在经脉中奔腾,起初如汹涌的江河,难以驯服。但经过长时间的修炼,他已能熟练地引导灵力,让其按照特定的路线循环游走。每运转一周天,他都能感受到灵力的增长,以及身体与灵力的融合愈发紧密。他的呼吸悠长而平稳,与灵力的运转节奏相契合,仿佛与天地融为一体。

 待灵力运转稳定后,便是开始学习《天经》的时间。《天经》乃天神庙中最顶级的修行典籍,记载着无数修行的奥秘与法门。九皇子小心翼翼地翻开那本古朴的书卷,书页泛黄,散发着岁月的气息。他逐字逐句地研读,遇到晦涩难懂之处,便陷入沉思,反复揣摩其中深意。有时,他会为了一个字的理解,与君贤探讨良久。君贤总是耐心地为他讲解,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引导他领悟其中的精髓。

 “殿下,此处‘灵聚于窍,神凝于心’,意为灵力需汇聚于周身窍穴,心神则要凝聚于内心深处,如此方能达到身心合一的境界。”君贤指着书中的一段文字,详细地解释道。

 九皇子微微点头,闭上眼睛,尝试按照君贤所说,引导灵力汇聚于窍穴。他能感觉到,当灵力汇聚的那一刻,身体仿佛被一股强大的力量充满,每一个细胞都在欢呼雀跃。

 午后,阳光炽热,练武场的青石地面被晒得滚烫。但九皇子并未因此而懈怠,他开始练习灵气外放。他集中精神,将全部意念都汇聚在掌心,试图将体内的灵力逼出体外。起初,灵气外放对他来说极为困难,灵力仿佛不愿离开温暖的“巢穴”,总是在试图突破体外时退缩回去,其实这个过程也就是通过释放出灵力使肉骨皮接受灵力,从而炼化肉骨皮。但九皇子咬紧牙关,一次次地尝试。汗水从他的额头不断滑落,浸湿了衣衫,但他浑然不觉。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努力下,一缕淡淡的灵力从他的掌心缓缓溢出,如同一缕轻烟,在空气中摇曳。九皇子见状,心中一阵欣喜,但他知道,这仅仅是个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他不断加大练习强度,从最初只能外放一丝灵力,到后来能够凝聚成灵力之刃,在空中划过一道寒光。他的灵气外放技巧日益精湛,逐渐能够灵活运用灵力进行攻击和防御,为自己的修行增添了强大的助力。

 夜幕降临,繁星点点,练武场被柔和的月光笼罩。此时,九皇子又开始钻研灵犀招式。灵犀招式讲究的是灵力与身体的完美配合,以灵力为媒介,施展出千变万化的攻击技巧。九皇子从最基础的招式开始练习,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他仔细回忆着君贤的演示,不断调整自己的动作和灵力的输出,力求达到最佳效果。有时,为了一个招式的完美呈现,他会反复练习上百次,直到深夜,才拖着疲惫但满足的身躯回到居所。在不断的练习中,他逐渐掌握了灵犀招式的精髓,能够在实战中灵活运用,将灵力与身体的力量发挥到极致。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随着时间的推移,九皇子在修行之路上不断取得进步。他的身体愈发矫健,肌肉线条分明,充满了力量感。眼神中也多了一份历经磨砺后的沉稳与坚毅。他的灵力愈发雄浑,对《天经》的理解也日益深刻。在天神庙的日子里,他与君贤及一众弟子们相互学习,共同进步。他们在修炼中相互切磋,交流心得,使得整个天神庙都充满了浓厚的修行氛围。

 又是四年的时间悄然流逝,岁月的笔触在天神庙的每一处角落都留下了独特的痕迹。

 那练武场的青石地面,原本平整光滑,如今已被九皇子和众弟子们的脚步与招式磨出了深浅不一的凹槽,每一道凹槽都仿佛在诉说着曾经挥洒的汗水与热血。四周的墙壁,因常年经受灵力的冲击,石砖的颜色变得斑驳,却也因此增添了几分古朴沧桑之感。

 九皇子,已然从一个青涩少年,成长为一位风姿卓然的青年,已经接近天神雕塑九层模样了。他的身形愈发挺拔,肩宽体阔,举手投足间都散发着沉稳的气息。面庞轮廓分明,剑眉星目,眼神中褪去了曾经的稚嫩与迷茫,取而代之的是历经磨砺后的深邃与坚定,仿佛能看穿世间诸多虚妄。

 在这四年间,他对《天经》的研习达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每日清晨,第一缕阳光尚未完全穿透薄雾,他便已端坐在书房,手中捧着那本古朴的《天经》,逐字逐句地反复研读。书中的文字,在他眼中不再仅仅是晦涩的符号,而是蕴含着宇宙至理的神秘代码。遇到难以理解的段落,他或是独自踱步沉思,口中喃喃自语,试图从不同角度剖析其中深意;或是匆匆赶往君贤的居所,与先生展开一场激烈的探讨。二人常常为了一个观点争得面红耳赤,却又在思维的碰撞中,不断挖掘出《天经》更深层次的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