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赵大将军被牵连(第2页)

 君贤连忙跪地,说道:“臣定当竭尽全力,为陛下效犬马之劳,粉身碎骨在所不辞。”

 皇帝微微抬手,示意君贤起身,说道:“好,爱卿,你先退下吧。朕有些乏了。”

 君贤再次行礼后,缓缓退出皇帝的寝宫。待与皇帝的交谈结束后。他步伐沉稳地离开了皇帝的寝宫,但心中却已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填满。他深知,自己即将面临一场艰难而危险的挑战,而这场挑战不仅关乎皇帝的生死和朝廷的稳定,更关乎着天下苍生的命运。他知道,接下来的日子里,自己身上的担子更重了,不仅要应对各方势力的明争暗斗,还要时刻关注皇帝的病情以及皇子们的动向,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朝堂的动荡。

 近日,朝堂之上风云变幻,暗潮汹涌。君贤察觉到皇帝身中剧毒后,本就忧心忡忡,而此时,又一突发变故让局势更加扑朔迷离。

 那天清晨,君贤像往常一样准备出门处理事务,却发现一直守护在府邸周围的那些军卒不见了踪影。他心头猛地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这些军卒都是镇远大将军赵崇武派来保护他的,如今毫无征兆地被调走,背后必定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缘由。

 君贤站在府邸门口,望着空荡荡的街巷,久久伫立。他的脑海中迅速闪过各种可能的情况,首先想到的便是赵崇武将军自身或许遭遇了麻烦。赵将军一向忠君爱国,在边疆抵御外敌多年,立下赫赫战功,是朝廷的中流砥柱。但也正因如此,难免会遭人嫉妒和陷害。也许是朝堂上的某些权臣,为了排除异己,设计陷害赵将军,使其陷入困境,从而不得不将派来保护君贤的军卒调回,以应对自身的危机。

 又或者,在这复杂的局势下,各方势力为了争夺权力和利益,对赵将军进行威逼利诱,迫使他改变立场,选择了与其他势力合作。君贤深知,在权力的棋局中,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赵将军虽为人正直,但面对强大的压力和诱惑,是否能够坚守初心,实在难以预料。倘若他真的选择了妥协,那么自己的处境将变得岌岌可危。不仅失去了一层重要的保护屏障,还可能会成为各方势力打击的对象,毕竟他在朝堂上一直坚持正义,与那些心怀不轨的官员多有摩擦。

 君贤紧锁眉头,转身回到府邸,径直走向书房。他需要冷静下来,仔细分析当前的局势,寻找应对之策。在书房中,他来回踱步,回想着与赵崇武将军的过往交集以及近期朝堂上的种种迹象。

 赵将军为人豪爽仗义,与君贤结识后,十分钦佩他的才学和品德,两人时常交流对国家大事的看法,在许多问题上都有着相似的见解和主张。赵将军曾多次表示,愿意在这动荡的朝堂之上,与君贤相互扶持,共同为国家的稳定和繁荣努力。因此,当君贤遭遇危险时,他毫不犹豫地派出自己的心腹军卒前来保护。

 然而,如今的情况却让君贤陷入了深深的困惑和担忧之中。他深知,不能坐以待毙,必须主动出击,弄清楚事情的真相。于是,君贤决定先从自己的人脉入手,打听赵将军的消息。

 他修书数封,分别寄给了几位在朝中与自己交好且消息灵通的官员,询问他们是否知晓赵将军的近况以及军卒被调回的缘由。同时,君贤也派出了自己的心腹仆人,秘密前往赵将军的府邸附近打探消息,观察其府邸的动静,看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在等待消息的过程中,君贤并未闲着。他加强了府邸的戒备,召集了家中的护卫,重新部署了防御措施,以防备可能到来的危险。虽然这些护卫的实力远不如赵将军的军卒,但在这关键时刻,也能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数日后,派出去的心腹仆人陆续回来了,但他们带回的消息却并不乐观。据仆人回报,赵将军的府邸近日周围布满了眼线,出入人员都受到了严格的盘查,似乎被人监视了起来。而且,府邸内的气氛也十分紧张,时常能看到有官员模样的人进出,却不清楚他们的具体身份和来意。

 君贤听着仆人的汇报,脸色愈发凝重。这些迹象表明,赵将军的处境确实不妙。但他究竟是因为何事陷入这般境地,仍然不得而知。

 与此同时,君贤收到了几位官员的回信。其中一位官员在信中提到,近日朝堂上有一些关于赵将军的传言,有人弹劾他拥兵自重,意图谋反。虽然这些传言尚未得到证实,但已经引起了皇帝的关注和部分官员的恐慌。皇帝下令对赵将军进行调查,这或许就是军卒被调回的原因。

 君贤看完信后,心中不禁暗暗叫苦。他深知,这所谓的“拥兵自重、意图谋反”的罪名,不过是某些人编造的莫须有的罪名,目的就是为了扳倒赵将军,从而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在这敏感时期,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可能被无限放大,更何况是涉及到手握重兵的将领。

 君贤意识到,自己必须尽快采取行动,为赵将军洗清冤屈,否则不仅赵将军会性命不保,自己也将难以在这朝堂之上立足。他决定冒险进宫面见皇帝,向皇帝陈述赵将军的忠心和功绩,揭露那些诬陷赵将军的人的阴谋。

 然而,进宫面圣并非易事。如今皇帝身中剧毒,身体虚弱,朝政大多由几位权臣把持。这些权臣与那些诬陷赵将军的人很可能有所勾结,他们必定会设法阻止君贤进宫,或者在皇帝面前歪曲事实,让君贤的努力付诸东流。

 但君贤没有退缩,他精心准备了一份详细的奏章,将赵将军多年来为朝廷立下的战功、对皇帝的忠心以及近期朝堂上可能存在的阴谋一一列举其中。然后,他通过一位与自己关系密切且在宫中任职的太监,设法将奏章呈递给皇帝。

 在等待皇帝批复的过程中,君贤度日如年。他时刻关注着朝堂上的动静和赵将军府邸的情况,心中默默祈祷着皇帝能够明察秋毫,还赵将军一个清白。

 终于,在几天后的一个清晨,君贤收到了皇帝的传唤。他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进宫面圣,一路上思索着应对各种可能情况的策略。

 当他来到皇帝的寝宫时,发现皇帝的气色比上次见面时好了一些。皇帝坐在龙床上,看着君贤进来,微微点了点头,示意他上前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