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弟子下山
在天神庙那庄重巍峨的大殿之中,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下一地细碎的光影,仿若为这神圣之地铺上了一层梦幻的金纱。君贤身着一袭素白长袍,端坐在大殿正前方的蒲团上,神色肃穆而又透着几分期许。台下,一众弟子整齐列队,目光炽热地望向师父,眼中满是崇敬与对新知识的渴望。
过去的数月里,君贤悉心教导,弟子们日夜苦练,终于,他们成功掌握了灵气外放这一高深技艺。此刻,大殿中弥漫着一股难以言喻的兴奋与自豪。然而,君贤深知,修行之路,绝非囿于这一方庙宇,尘世的历练,才是检验与升华所学的熔炉。
君贤微微抬手,示意众人安静,随后目光缓缓扫过每一位弟子,声音沉稳而有力地说道:“徒儿们,如今你们已熟练掌握灵气外放之术,为师深感欣慰。但你们需明白,真正的修行,不在这庙堂之高,而在江湖之远。即日起,为师希望那些已将《地黄经》修炼至圆满境界的弟子,下山历练。”
此言一出,弟子们先是一愣,随即交头接耳起来。《地黄经》作为天神庙传承数百年的绝学,其修炼难度极高,需对人体经络、气血运行以及天地灵气的吸纳转化有着精深的理解。能将其修炼圆满,无一不是天赋卓绝、毅力超凡之人。
君贤看出了弟子们的心思,轻轻一笑,继续说道:“为师知道,你们心中或有不舍,或有忐忑,但这是成长必经之路。下山后,你们将面临形形色色的人和事,那是你们在山中修炼从未触及的广阔天地。在那里,你们要用所学去助人、去惩恶、去感悟世间百态,如此,方能真正领悟修行真谛。”
这时,大弟子率先出列,双手抱拳,行礼问道:“师父,弟子们下山,具体该如何行事?还望师父明示。”
君贤微微点头,赞许地看了大弟子一眼,说道:“你们下山,首要之事便是秉持一颗善心。遇病痛之人,运用《地黄经》中的医术与灵气外放之法,为其诊治疗伤;见不平之事,以正气为剑,凭借所学武艺,挺身而出。每一次助人,每一次解难,皆是你们修行的累积。同时,要广结善缘,与各方豪杰交流切磋,汲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
“再者,”君贤顿了顿,目光变得深邃起来,“你们需时刻保持警惕,江湖险恶,人心难测。莫要轻信他人,以免陷入险境。但也不可草木皆兵,错失结交挚友的机缘。在历练过程中,要学会洞察人心,明辨是非。”
弟子们听得专注,纷纷点头,将师父的教诲铭记于心。
“还有,”君贤站起身来,踱步至大殿中央,“下山后,你们要留意世间的灵气异动。如今,虽天下看似太平,但暗处或许潜藏着危机。若发现异常,务必及时探寻根源,若力不能及,便速回天神庙报信。”
交代完注意事项,君贤转身,从大殿后侧的密室中取出数本古朴的册子,分发给即将下山的弟子们。“这是为师这些年游历四方所记录的一些见闻与心得包括医术以及对《地黄经》在实战运用中的一些见解,望能助你们一臂之力。”
弟子们接过册子,如获至宝,纷纷翻开浏览,只见册中图文并茂,详细记载了各种病症的诊治案例、不同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应对突发危机的策略,皆是珍贵无比的知识。
接下来的几日,即将下山的弟子们在天神庙内做着最后的准备。他们整理行囊,带上必备的草药、干粮与兵器;与师兄弟们相互切磋,巩固武艺;向尚未下山的师弟师妹们传授经验,分享心得。
终于,到了下山的这一日。天神庙外,阳光明媚,微风轻拂。弟子们身着统一的蓝色劲装,背负行囊,整齐列队。君贤站在台阶之上,目光饱含深情地看着这些年轻的面庞,心中既有不舍,又有期待。
“徒儿们,下山去吧。记住,无论身处何方,天神庙永远是你们的家。若遇困境,莫要灰心,为师相信你们定能凭借智慧与勇气,化解危机。愿你们此去,满载而归,修为大增,早日回归天神庙。”君贤的声音微微颤抖,却透着无比的坚定。
弟子们跪地,向师父行三跪九叩大礼,齐声高呼:“弟子谨遵师命,定不负师父所望!”
言罢,他们起身,转身,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山下走去。望着弟子们渐行渐远的背影,君贤心中感慨万千。他深知,这是他们成长的关键一步,也是天神庙传承与发扬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