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修行者的困境(第3页)

 数息法:为了更好地集中注意力,避免杂念干扰,徒弟们还会结合数息法进行呼吸调节。在采用上述任何一种呼吸方法的同时,他们会在心中默默地数数。从一数到十,然后再重新开始,周而复始。如果在数数过程中杂念出现,导致忘记了数数的顺序或者数错了数字,徒弟们便会意识到自己的心神已经分散,这时他们会轻轻地将杂念放下,重新从一开始数起,将注意力再次集中到呼吸上。通过这种方式,不断地训练自己的专注力和定力,使呼吸调节更加稳定和深入,让心境更加平静和安宁,从而更好地进入修行的状态,随着问题的解决,修炼到一定境界依旧还是卡在某一处寸功未尽。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天神庙的一处幽静庭院中,君贤与几位资深的修行者围坐于石桌旁,神色凝重地探讨着他们在修行《黄经》时所遭遇的毫无进展的困境。

 君贤首先打破了沉默,他面容略显憔悴,眼中却透着坚定:“诸位,自我得到天神亲传《黄经》以来,已过去百余年,往昔修行虽有所得,但如今却似陷入了泥沼,无论如何努力,皆难以突破当下境界,实在令人困惑不已。”

 一位白发苍苍的修行者微微点头,长叹一声道:“君贤所言极是,我等亦是如此。依《黄经》所示之法修炼,初时还觉体内灵气有所增长,对天地之理也似有感悟,可近些时日,却感觉仿佛触碰到了一层无形之壁,无论怎样用功,皆无法再进一步,莫非是我等对《黄经》的理解出现了偏差?”

 另一位中年模样的修行者皱着眉头,手抚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我曾反复研读《黄经》,其中所述的修行法门深奥精妙,每一字每一句皆蕴含着天地玄机。但我总觉得,或许是我等在实践这些法门时,未能真正与自身的情况相结合。就如那吸纳天地灵气之法,虽知其要领,但自身的经脉似乎难以承受更多的灵气,每一次尝试突破,皆会引发体内气息的紊乱,这是否是因为我们的根基还不够稳固?”

 君贤听后,轻轻摇头,说道:“根基之说虽有道理,但我等修行多年,在《人字功法》上也颇有造诣,以此为基来研习《黄经》,按理说不应如此艰难。我也曾思索,是否是我们在心境的修炼上还未达到《黄经》所要求的境界?《黄经》开篇便强调天人合一,心若不静,如何能与天地相融,进而领悟其中更高深的奥义?”

 众人闻言,陷入了短暂的沉思。许久之后,一位身着灰色长袍的修行者缓缓开口:“君贤所言不无道理。我在修炼时,常常会被尘世的杂念所扰,难以做到心无旁骛。尽管身处这清幽的天神庙中,可往昔的恩怨情仇、世间的纷扰变幻,总会不自觉地浮现于心头,使我在修炼关键之时分心,导致灵气涣散,功亏一篑。”

 “那依你之见,当如何解决这心境的问题?”有人问道。

 灰袍修行者答道:“我想,我们需更加注重日常的心境修炼,不仅在修炼之时要排除杂念,在平日里也要时刻保持一颗平常心,不为外物所动,不为情欲所困。或许可以通过更多的冥想、静思之法,来锤炼我们的心境,使其更加坚定、纯净,如此方能更好地契合《黄经》的修行要求。”

 君贤微微点头,表示赞同:“心境的修炼固然重要,但我觉得我们也不能忽视功法本身的细节。《黄经》中的每一个修行步骤皆环环相扣,或许我们在某些细微之处的疏忽,便导致了整体的停滞。比如那呼吸吐纳之法,看似简单,实则蕴含着精妙的节奏和力度变化,我们是否真的已经掌握得精准无误?”

 于是,众人开始就《黄经》中的一些具体功法细节展开了深入的讨论,他们逐字逐句地分析经文,回忆自己在修炼过程中的每一个动作、每一次呼吸、每一种感受,试图从中找出可能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

 经过一番热烈而深入的探讨,依然未能立刻找到解决修行停滞问题的有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