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教学(第3页)
紧接着,老人拿起一根尖锐的毛笔,在纸上画出了几个简单却形象的图形。他指着圆形说道:“孩子们,假如这个圆形代表一个果子,那你们看,三个圆形放在一起,它代表的就是三个果子。”说完,他又在旁边画了两个方形,“那如果我们用这个方形代表两张兽皮,那现在这两个方形是几张兽皮呢?”孩子们看着地上的图形,小眉头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小手在空中不自觉地比划着,小脑袋里像是有无数个小齿轮在飞速地转动。老人看着孩子们那认真思考的模样,心中满是欣慰,他缓缓地蹲下身子,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耐心地解释着乘法的概念,每一个例子都取自部落里常见的事物,让孩子们能够在熟悉的场景中逐渐理解这一抽象的数学运算。
讲完乘法,老人又开始引入除法的概念。他把一堆小石子慢慢地分成了几份,动作不紧不慢,像是在进行一场庄重的仪式。“孩子们,这些石子就好像是我们部落收获的粮食,现在要把它们平均分给几个家庭,你们想一想,怎么分才合适呢?这就是除法的奇妙用处。”老人说完,便让孩子们亲自上手去分一分。孩子们兴奋地围拢过来,小手迫不及待地抓起小石子,按照老人的要求,努力地尝试着将石子平均分配到各个“家庭”中,在这个实践的过程中,他们真切地体会到了除法的运算过程,小脸上时而露出困惑的神情,时而又因为有所领悟而绽放出开心的笑容。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随后,老人又从藤筐里拿出一些长短明显不同的树枝。他把这些树枝随意地摆在地上,然后说道:“孩子们,你们看这些树枝,它们有的长,有的短,是不是很不一样呀?现在我们可以按照长短给它们排个队哦,就像我们按照猎物的大小或者是你们自己的高矮来排队一样。这长与短的比较,大与小的区分,也是数学的一部分呢。”孩子们好奇地看着这些树枝,然后纷纷动手按照长短顺序将树枝排列起来,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对数学中的比较概念有了更直观的感受。
在课程的后半段,老人走到桌子前,拿起一支毛笔,在纸上画下了一些简单却独特的符号,再拿起来,说:“孩子们,这些符号可不得了,它们是我们用来表示数字的秘密武器。”老人一边画,一边教孩子们如何书写,他的声音清晰而有力,每一个笔画都讲解得细致入微。孩子们围坐在黑板前,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老人的手,小手中紧紧握着毛笔,一笔一划地认真模仿着,尽管他们的笔画还很稚嫩,歪歪扭扭,但那专注的眼神中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与敬畏。“孩子们,学会了这些符号,我们就能够把数学知识记下来,不仅可以自己随时复习,还能传给部落里更多的人,让大家都能掌握这份神奇的智慧,让我们部落变得更加聪明和强大。”
这堂数学课,老人就像一位神奇的引路人,从部落生活的各个细微之处出发,巧妙地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让孩子们在熟悉的事物和场景中,真切地触摸到了数学的轮廓,为他们开启了一扇通往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这不仅仅是一堂课,更是在部落的知识传承之路上,点亮的一盏崭新而明亮的希望之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