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医用酒精的诞生(第2页)
同时,老人还意识到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他教导智人们要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将垃圾集中处理,远离水源与住所。在饮食方面,他告诫智人们不要食用变质或来历不明的食物,要将食物煮熟后再吃。他还会在季节更替时,采集一些具有预防疾病功效的草药,如艾草,在部落中焚烧,让烟雾弥漫,净化空气。
在处理骨折等伤病时,老人展现出了非凡的智慧。当一名智人不慎摔断了手臂,老人迅速找来一些笔直的树枝和藤条。他先轻轻地将伤者的手臂复位,凭借着经验与技巧尽量让断骨恢复到原来的位置。然后,把树枝放在手臂两侧,用藤条一圈圈地缠绕固定,做成简易的夹板。在固定过程中,老人不断地询问伤者的感受,确保不会因过紧而影响血液循环。他还会定期检查夹板的固定情况,根据手臂的消肿情况调整藤条的松紧度。
老人也在不断地将这些初级医学知识传授给部落中的智人。他带着智人们认识各种草药,告诉他们草药的功效、采摘的地点和使用的方法。在处理伤口和疾病时,让智人们在一旁协助,手把手地教他们如何包扎、如何熬药。虽然智人们起初笨手笨脚,但在老人的耐心教导下,也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医学技能。
除了草药,老人还探索了简单的外科治疗方法,不仅会敷上草药,还会用烧热的石头进行简单的消毒,以防止伤口感染。他告诉智人们:“伤口若被脏东西侵入,就会溃烂化脓,用火烧过的石块靠近伤口,可以杀死那些看不见的病菌。”
在面对一些常见疾病,如感冒、咳嗽时,老人尝试通过调节饮食来辅助治疗。他发现,饮用一些温热的汤汁,如鱼汤、骨汤,能够增强族人的体力,缓解症状。同时,他还注重让病人休息,保持温暖,认为身体在安静和舒适的环境中能够更好地自我修复。
随着对初级医学的探索不断深入,老人开始尝试培养智人们的医学意识。他在部落中设立了一个简易的“医疗场所”。在这里,他向智人们传授基本的医学知识和技能,让更多的人能够参与到照顾病人的工作中来。
老人准备制作酒精,但如何更好地储存和使用医用酒精。他想到了瓷器,那是部落里已经初步掌握制作工艺的精美器物。于是,老人开始精心设计一款窄口瓷器。他用黏土仔细地捏塑出器型,那窄窄的瓶口能够有效减少酒精的挥发,圆润的腹部可以容纳足够的液体,而细长的瓶颈便于握持和倾倒。做好坯体后,经过高温烧制,瓷器呈现出淡淡的米白色,质地坚硬且细腻。
然而,仅有瓷器还不够,还需要合适的塞子。老人将目光投向了软木。他带领智人们走进那片神秘的森林,在树林深处寻觅软木的踪迹。终于,发现了几棵软木树。老人小心地剥下树皮,挑选出那些质地均匀、厚度适中的软木片。回到部落,他用石刀将软木片精心修整,使其大小恰好能塞住窄口瓷器的瓶口,既能保证密封,又不会过紧难以开启。
在制作酒之前,酒曲乃发酵之关键,老人将精力聚焦于酒曲的创制。
老人首先带领智人们采集多种原料。他们步入山林,摘取鲜嫩的辣蓼草,其茎叶蕴含独特的芬芳与活性成分;挖掘肥大的块根类植物,如富含淀粉的葛根,为酒曲提供丰富的养分基础;又精心挑选颗粒饱满、色泽光亮的稻谷,这是后续发酵过程中微生物生长的优良“温床”。
原料集齐后,精细的处理工序接踵而至。辣蓼草被悉心洗净,放置于石臼中,猿人们挥动石杵,反复捣捶,直至其化为细腻的草浆。葛根则被削皮、切块,同样以石臼捣碎成泥状。稻谷亦经淘洗,去除杂质,然后下锅蒸煮,待其熟透,粒粒饱满晶莹,散发着谷物的清香。
此刻,老人将捣烂的辣蓼草、葛根泥与蒸熟的稻谷相互掺和。他那满是皱纹却沉稳有力的双手,在原料间不停翻搅、揉搓,如同在编织一张微生物的梦幻之网。随后,老人从部落中寻来一块历经岁月沉淀、沾染过自然发酵气息的旧布,将调制好的原料混合物包裹其中,扎成一个个紧实的小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