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麻衣剪成墨水
在完成穿筘和上浆这一关键工序后,那些整齐排列的麻线已然做好准备,接下来便要进入卷布坯的环节,好似为即将诞生的麻编作品搭建一个初始的模样。
老人先是仔细查看了穿过筘的麻线状态,确认每一根麻线都排列得规整有序且没有缠绕等问题后,便开始动手卷布坯了。他站在麻线的一端,拿起一块平整且质地柔软的兽皮,将其铺展在地上,这兽皮可以防止布坯沾染灰尘,起到保护作用。
然后,老人轻轻地握住最前端的麻线,开始缓缓地将麻线往兽皮上卷起。他的动作很是轻柔,边卷边留意着麻线的走向,确保麻线能均匀且紧实的被卷起来,就如同给麻线精心打造一个舒适又有序的“家”。“卷的时候啊,要让麻线贴紧,可不能松松散散的,不然布坯就不平整了。”老人一边卷着,一边向旁边跃跃欲试的智人们传授着技巧。
智人们围在一旁,目不转睛地看着老人的动作,都迫不及待地想参与其中。他们学着老人的样子,纷纷蹲下身子,拿起麻线开始尝试卷布坯。只是一开始,有的智人卷得太快,导致麻线有些凌乱,还有的卷得太松,布坯看着软塌塌的。老人见状,笑着走过去,手把手地纠正他们的动作,告诉他们卷的时候手的力度要适中,速度也要平稳,要像呵护宝贝一样对待这麻线。
随着不断地卷动,布坯在兽皮上逐渐成型,越来越厚实,原本一根根分散的麻线此刻紧密地汇聚在一起,仿佛凝聚成了一个整体。在卷的过程中,老人还会不时地停下,用手轻轻按压布坯,让麻线之间的贴合更加紧密,也使布坯的形状更加规整。
老人带领猿人们制作一台飞梭织布机,做衣服
制作伊始,老人率领智人们开启了寻觅材料之旅。他们穿梭于茂密的树林,精心挑选出质地坚硬、纹理笔直的树干,这些树干将成为织布机框架的支柱,承载着整个织布机的重量与期望。同时,他们收集了大量纤细而富有弹性的竹条,这是制作梭子及其他关键部件的理想材料。还有坚韧的藤条,其作用不容小觑,将用于各个部件间的捆绑与固定,使整个织布机结构稳固,如同给即将诞生的织布机注入了团结的力量。
回到部落的工坊,老人率先搭建织布机框架。两根修长的树干被深深植入土地,稳稳地矗立,仿佛织布机的坚实双腿。接着,短树枝被巧妙地连接在长树干的顶部与底部,一个长方形的基础框架逐渐成形,它犹如织布机的骨骼,界定出了未来工作的空间范围。随后,老人在框架中部精心安置了一根横向木棒,这根木棒将成为经纱有序排列的依托,是织布机正常运转的重要枢纽。
框架搭建完成后,便进入了经纱的安装环节。老人耐心地向智人们演示,将麻线仔细地按照精确的间距与特定的顺序,一圈又一圈地缠绕在框架中间的木棒上。麻线在老人手中穿梭,如同听话的丝线精灵,逐渐形成了整齐而紧密的经纱排列。这经纱,便是织布的基础脉络,决定着织物的纹理与质地。
制作梭子与飞梭装置无疑是整个过程中的精妙之处。老人拿起细竹条,凭借着灵巧的双手,精心编织出梭子的形状。梭子宛如一艘精致的小船,中部那道特意留出的凹槽,恰是纬纱的安身之所。为了实现飞梭的神奇功能,老人在织布机框架的两侧精心打造了轨道,这轨道如同为梭子铺设的高速公路,确保它能够快速而顺畅地穿梭。并且,老人巧妙地利用藤条与树枝构建了一个简易却高效的传动装置,只需轻轻拉动绳子,就能赋予梭子强大的动力,使其如闪电般在轨道上疾驰,将纬纱精准地带入经纱之间,瞬间完成交织。
在织布机的一侧,老人还设置了纬纱引导装置。这个装置像是一位贴心的向导,确保纬纱在梭子高速飞行的过程中,能够平稳且准确无误地进入经纱的怀抱,与经纱紧密交织,共同编织出精美的织物图案。
在老人的悉心指导下,智人们积极参与到各个环节之中。尽管他们起初手法生疏,但在老人不厌其烦的示范与纠正下,逐渐掌握了制作的要领。有的智人专注于材料的准备,有的智人全力协助框架的搭建,还有的智人在经纱安装与梭子制作过程中认真学习、努力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