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 集:真相的端倪
影和林修带着《清明上河图》顺利返回了汴京,那幅珍贵的画卷被郑重地交到了朝廷手中。朝堂之上,皇帝龙颜大悦,对二人此次的功绩赞不绝口,赏赐了诸多金银财宝以及宅院田亩,朝中的大臣们也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一时间,二人成了众人眼中的英雄。
可影和林修心里却如同压着一块巨石,丝毫轻松不起来。他们很清楚,盗贼团伙如此明目张胆地抢夺《清明上河图》,绝不是简单的为财起意,背后定然有着错综复杂的阴谋布局。
在刑部那阴暗潮湿的审讯牢房内,盗贼团伙的成员们被分别关押在不同的隔间,各个都是神情萎靡,却又还带着一丝倔强。影和林修亲自参与审讯,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一开始,那些盗贼嘴硬得很,面对各种质问,只是胡乱编造一些借口,妄图蒙混过关。但影可不是轻易能被糊弄的人,他有着多年在江湖中摸爬滚打的经验,一眼就能看穿这些人的小把戏。他不动声色地坐在一旁,听着盗贼们漏洞百出的回答,偶尔冷冷地抛出一个问题,让对方顿时语塞,冷汗直冒。
林修这边,则是拿着从盗贼身上搜出的一些物件,仔细端详着。那是一块样式奇特的玉佩,上面雕刻的花纹隐隐有着特殊的寓意,还有一张写着暗语的纸条,字迹歪歪扭扭,却透着一种神秘的气息。林修凭借着自己多年钻研古籍、熟悉各种机关暗语的功底,觉得这玉佩和纸条定是关键线索。
经过几日几夜不间断的审讯,终于有一个盗贼扛不住压力,松了口。他战战兢兢地说出,他们这个团伙其实是接到了一个神秘人的指示,对方承诺只要能抢到《清明上河图》,就会给他们享用不尽的荣华富贵,还会保他们后半辈子衣食无忧。
“那神秘人是谁?长什么模样?”影猛地一拍桌子,站起身来,目光如炬地盯着那盗贼。
盗贼吓得浑身一哆嗦,结结巴巴地回道:“小的……小的也没见过真人啊,每次都是通过中间人传递消息,那中间人戴着个黑色的斗笠,看不清面容,只知道声音很沙哑,听着年纪不小了。”
林修微微皱眉,追问道:“那你们接头的地点呢?可有什么特殊之处?”
盗贼想了想,说道:“回大人,每次接头都是在城郊的一个废弃茶肆,那里平日里根本没人去,阴森得很。”
影和林修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一丝希望,这好歹算是个有用的线索。
当下,他们便带着一队官兵,乔装打扮一番后,朝着城郊的废弃茶肆赶去。那茶肆果然如盗贼所言,破败不堪,周围杂草丛生,屋顶都塌了半边,透着一股荒凉劲儿。
影率先走进茶肆,凭借着敏锐的感官,细细查看着每一个角落。地上厚厚的灰尘中,有着一些杂乱的脚印,看样子近期确实有人来过。林修则在一旁的墙壁上发现了一些奇怪的划痕,那划痕像是刻意为之,组成了一些简单的图案,像是某种标记。
他们顺着这些线索,开始在周边暗中走访。城郊住着的大多是些农户和一些做小买卖的穷苦人,一开始大家都对影和林修等人充满了警惕,不愿多说什么。
但林修十分有耐心,他温和地跟村民们解释着来意,还拿出了一些银钱分给生活困难的人家。渐渐地,村民们放下了防备,开始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有个老者回忆说,曾看到过几个鬼鬼祟祟的人往茶肆那边去,那些人穿着打扮不像是普通百姓,看着倒像是有点身份的样子,不过都蒙着脸,看不清面容。还有个小孩说,有一回夜里听到茶肆那边传来奇怪的声响,像是有人在低声交谈,又像是在争执什么,可他害怕,没敢凑近去看。
影和林修把这些零散的线索一一记录下来,试图拼凑出一个完整的脉络。随着调查的深入,他们发现这个神秘势力似乎有着庞大的网络,不仅在城郊有所动作,在汴京城里也有不少眼线和据点。
有个曾经在城中一家酒楼当伙计的人透露,他无意间听到过几个客人在私下议论着什么《清明上河图》,言语间提到了要利用这幅画掀起一场风波,让朝廷不得安宁。那几个客人出手阔绰,看着就不是寻常人,而且每次来都是选在酒楼最偏僻的角落,行事极为隐秘。
影和林修根据这些线索,开始在城中排查那些可疑的据点。他们从白天查到黑夜,一家家店铺、一处处宅院地去探寻,期间遭遇了不少阻碍,甚至还遇到过几次暗中的袭击。
有一回,他们刚走进一条小巷,准备去探查一家看似普通却透着古怪的布庄时,突然从屋顶上飞下来几个黑衣人,手持利刃,二话不说就朝着他们砍来。影反应极快,迅速抽出腰间的佩剑,迎了上去,与黑衣人展开搏斗。林修虽然武艺不如影那般高强,但也临危不乱,指挥着随行的官兵一起对抗敌人。
那几个黑衣人招式狠辣,一看就是经过严格训练的杀手,显然是不想让影和林修继续追查下去。好在影身手矫健,剑法凌厉,在他的带领下,官兵们齐心协力,最终击退了黑衣人,不过也有几个官兵受了伤。
经过这一番艰苦的调查,影和林修的线索越来越多,也逐渐梳理出了一些真相的端倪。原来,这个幕后势力是一个有着多年蛰伏历史的组织,他们一直妄图颠覆朝廷,暗中拉拢了不少朝廷中的官员,有位高权重的大臣,也有一些身处关键职位的小吏,这些人里应外合,为他们传递消息、提供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