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 集:探寻真相的旅程

夜幕笼罩着这座繁华都市,收藏家程逸之的宅邸却灯火未熄,尤其是那间书房,灯光昏黄中透着一丝紧张的气息。程逸之坐在书桌前,目光死死地盯着桌上摊开的《清明上河图》,脑海里不断回放着昨夜那诡异至极的画面——画卷里的河水流动、船只摇晃,还有那人群的惊恐模样。

 他深知,这幅画绝不再仅仅是一件价值连城的古董字画,而是隐藏着天大秘密的神秘之物。在一番纠结与思索后,程逸之决定不能坐以待毙,一定要把这背后的真相给挖出来,哪怕前方是重重迷雾与未知的危险。

 程逸之首先想到的,便是那位在古玩界和学术界都颇有名望的林老——林启贤。林老一生痴迷于古代字画研究,经他手鉴别过的珍品不计其数,其知识渊博程度在业内是有口皆碑的。

 程逸之带着《清明上河图》的高清复制品,驱车前往林老位于城郊的住所。那是一座古朴的小院,四周种满了翠竹,透着一种宁静雅致的氛围,可程逸之此刻却无心欣赏这等美景,急切地敲响了林老家的门。

 林老听闻程逸之的来意后,眼中瞬间闪过一抹浓厚的兴趣,赶忙将他迎进屋内。两人在书房相对而坐,程逸之把复制品递到林老面前,紧张又期待地看着他。

 林老戴上老花镜,小心翼翼地展开复制品,仔细端详起来。起初,他的表情还只是专注专业的审视,但渐渐地,眉头开始皱起,脸上浮现出惊讶之色。

 “这……这着实奇怪啊。”林老喃喃自语道,手指轻轻点着画面上一处处看似寻常却又透着异样的地方,“你看这汴河之上的船只,按照常理,即便这画工再精湛,也只是静态的呈现,可从这光影和线条的细微变化来看,竟仿佛真的有动态之感,就像你描述的那般,好像正在河上行驶着,还遭遇了什么变故一样。”

 程逸之忙不迭地点头,附和着说:“林老,我当时亲眼所见,那可绝不是我的幻觉啊,所以才赶忙来向您请教,您觉得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林老思索片刻后,起身踱步到书架旁,从一排排古籍中抽出几本厚厚的资料册,又回到桌前翻阅起来。他一边翻看着,一边说道:“这《清明上河图》诞生于北宋末年,那个时期本就是风云变幻、局势动荡啊。张择端创作这幅画,表面是描绘汴京的繁华盛景,可不少学者都认为其背后有着更深层次的寓意,也许是对当时社会潜藏危机的一种暗示或者警示。”

 程逸之听着林老的话,心中越发觉得这幅画的神秘莫测,追问道:“那您的意思是,昨夜出现的那些异像,可能和北宋末年的那些事儿有关?”

 林老点头,目光依旧停留在资料上,说道:“极有可能啊。这画流传了这么多年,历经无数变故,说不定在特定的机缘下,它所承载的那个时代的记忆、那些隐藏的信息就开始显现出来了。咱们得顺着北宋末年的历史脉络去梳理,看看能不能找到什么线索。”

 说干就干,接下来的日子里,程逸之和林老几乎把自己埋在了故纸堆里。他们先是去了市图书馆的古籍部,申请调阅了大量北宋时期的正史、野史资料,还有当时文人墨客留下的笔记文集等。那一间小小的研究室里,堆满了发黄的书卷,两人常常一坐就是一整天,逐字逐句地查找着可能与《清明上河图》相关的只言片语。

 在《东京梦华录》里,他们看到了对汴京市井生活细致入微的描写,那些热闹的街市、熙攘的人群、琳琅满目的店铺,仿佛都能和《清明上河图》中的画面一一对应起来。可越是这样,越让他们觉得奇怪,画中展现的明明是如此繁华的景象,为何会与后来出现的诡异异像有所关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