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集:画中隐忧起风波(第2页)
而此时的张择端,还浑然不知外界的这场风暴已然朝着自己席卷而来。他依旧沉浸在自己的画作受到众人喜爱的喜悦之中,虽然偶尔也会听到一些不同的声音,说这画里似乎有些地方看着不太“吉利”,但他都只是一笑置之,觉得那不过是旁人过度解读罢了。毕竟,他的本意只是想凭借自己的画笔,如实记录下这汴京城里的市井百态,将百姓们的生活、劳作、娱乐等方方面面都留存于画卷之上,让后人也能知晓大宋这一时期的热闹与繁华。
可当那联名上奏的消息如同一记重锤砸到他面前时,张择端整个人都懵了。他怎么也想不到,自己用心绘制的作品,竟然会被人如此曲解,还上升到了关乎朝廷颜面、治理能力的高度。起初,他满心的委屈和无奈,只觉得这世道真是荒唐,自己不过是做了一个画师该做的事,却要遭受这般无端的指责。
然而,委屈归委屈,事情已经到了这个地步,逃避是不可能的了。张择端知道,若是自己不站出来说清楚,那这黑锅可就背定了,自己的名声事小,可这《清明上河图》怕是要被尘封甚至销毁,那他可就成了千古罪人了。
于是,张择端强打起精神,开始精心准备说辞。他先是将自己作画的整个过程细细回顾了一遍,从最初萌发的念头,到每日穿梭在汴京的大街小巷,观察着每一个角落、每一个人物的神态动作,再到一笔一划精心勾勒、上色,力求将最真实的景象呈现出来。他把这些都一一记录下来,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内容,想着进宫面圣时,也好有条有理地向宋徽宗解释清楚。
在准备的这些日子里,外界的流言蜚语却愈发凶猛了,仿佛是一场汹涌的浪潮,一波接着一波,想要将张择端彻底淹没。有人说他是收了敌国的钱财,故意画这样的画来扰乱大宋的民心;有人说他是对朝廷心怀不满,所以才用画作来发泄怨气。这些话传入张择端耳中,让他又是气愤又是无奈,可他也只能咬着牙,继续完善自己的说辞,等待着进宫面圣的那一天。
终于,皇宫传来了旨意,宣张择端进宫面圣。这一路上,张择端的心情无比沉重,他看着街边依旧热闹的景象,心中默默感叹,不知这一遭过后,自己还能否再如此自在地穿梭于这市井之中,记录这人间烟火了。
进入皇宫,那巍峨的宫殿、森严的氛围,让张择端愈发紧张起来。他跟着内侍,一步步朝着宋徽宗所在的大殿走去,每一步都仿佛踩在自己的心尖上。
到了大殿之上,张择端不敢抬头,恭敬地行了大礼,等待着宋徽宗的发问。宋徽宗坐在龙椅之上,看着下方跪着的张择端,神色颇为复杂。他对这幅《清明上河图》原本是极为欣赏的,觉得这画展现出了汴京独特的韵味和大宋的昌盛,可如今被大臣们这么一闹,他也不得不慎重对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