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 集:真相大白

晨晖洒落在汴京城的大街小巷,张择端早早便来到了那处精心筹备的展览馆。今日,承载着他无数心血与期望的《清明上河图》展览即将在此拉开帷幕。为了这一天,他已数日未曾好好安睡,心中既有对画作能否被众人认可的忐忑,又怀揣着对粉碎那恶意谣言的迫切渴望。

 展览馆的大门缓缓打开,消息像是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京城的各个角落。不多时,形形色色的人便朝着此处汇聚而来。有文人墨客,他们身着长衫,手持折扇,眼中满是对这难得一见画作的期待;有市井百姓,呼朋引伴,一路谈论着这被传得神乎其神的《清明上河图》;还有那达官显贵,坐着轿子,前呼后拥,也想来凑一凑这热闹,瞧一瞧这画作究竟有何独特魅力。

 随着人流不断涌入,展览馆内很快便人头攒动。众人围聚在那展开的《清明上河图》前,顿时,惊叹声、称赞声此起彼伏。那画卷上,汴京的繁华盛景仿佛活了过来一般。汴河之上,船只穿梭,船夫们有的在奋力摇橹,有的站在船头吆喝,神色动作栩栩如生;河岸两边,商铺林立,幌子随风飘动,店内的掌柜忙着招呼客人,街头的小贩叫卖着各式商品,行人来来往往,有赶着去集市采买的妇人,有背着行囊赶路的旅人,还有那一群孩童在街边嬉笑玩耍,好一幅生动逼真的人间烟火图。

 张择端身着一袭素色长袍,神色庄重却又带着几分亲切,他站在一旁,清了清嗓子,开始为大家讲解这幅图的创作背景和意义。

 “诸位,这幅《清明上河图》,乃是张某耗费数年心血所作。”张择端的声音沉稳有力,在略显嘈杂的展览馆内清晰地传入每个人耳中,“汴京,乃我大宋之都城,繁华昌盛,商贸云集,百姓生活丰富多彩。我游走于这城中大街小巷,目之所及,皆是故事,皆是大宋的气象。我便想着,定要将这般盛景留存下来,于是,便有了这幅图。”

 众人听得入神,目光随着张择端的话语,又再次落在那画卷之上,仿佛能透过那细腻的笔触,看到张择端当初在街头巷尾观察记录的身影。

 “画中之人,皆取自生活,那街边的小贩,或许你我曾在某个清晨与之打过照面;那河上的船夫,亦是每日为生计奔波的平凡之人。我力求展现的,便是这最真实、最鲜活的汴京,让后人也能知晓我大宋曾经的辉煌与烟火气息呀。”张择端继续说道,眼中满是对这幅作品的深情。

 人们听着他的讲解,对《清明上河图》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禁对张择端的用心和才华更是钦佩有加。

 就在这时,在观看的人群中,一位老者缓缓走上前。他身着一身月白色的锦袍,虽头发花白,却精神矍铄,眼神中透着一种历经世事的深邃与睿智。这位老者,正是京城中有名的鉴赏家——苏老先生。苏老先生一生痴迷于书画鉴赏,见过的佳作无数,在这京城的艺术圈子里,可谓是德高望重,他的评判往往有着一言九鼎的分量。

 苏老先生凑近那《清明上河图》,先是从整体上细细打量,目光沿着画卷缓缓移动,不放过任何一处细节,时而微微点头,时而又眯起眼睛,似在思索。随后,他又从袖中取出一副特制的眼镜,戴上后更加专注地查看起那些细微的笔触和色彩的运用。周围的人见他这般认真的模样,都自觉地安静了下来,连大气都不敢出,生怕打扰到他。

 许久,苏老先生直起身子,脸上满是赞叹之色,他环顾四周,而后站出来,声音洪亮地大声说道:“此图乃绝世之作,绝非抄袭他人。张画师的才华和技艺令人钦佩,那些谣言纯属无稽之谈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