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 集:图中谜团新发现
时光荏苒,距离张择端创作完成《清明上河图》已经过去了许久,这幅画在世间流传,引得无数人好奇与探究。在汴京的一间雅室内,几位对《清明上河图》痴迷不已的文人雅士正围坐在一起,对着一幅临摹本仔细端详。
其中一位名叫林之轩的年轻文人,眼神中透着敏锐与聪慧,他指着画上的一处角落说:“诸位请看,此处的建筑风格与汴京其他地方的似乎略有不同,这看似普通的屋舍,其构造却隐含着一种独特的韵律,仿佛在诉说着什么不为人知的故事。”众人顺着他的手指望去,只见那处屋舍的飞檐微微上扬,门窗的雕花也极为精细,与周围的建筑相比,确实显得有些特别。
此时,一位年长的学者捋了捋胡须,沉思片刻后说道:“林贤侄所言极是,这《清明上河图》中处处皆是细节,每一处都可能隐藏着深意。我曾听闻,张择端在创作此画时,曾深入汴京的大街小巷,观察百姓的生活,或许这处屋舍便是他特意描绘的一处特殊之地。”
众人纷纷点头表示赞同,于是他们决定深入汴京的街巷,寻找与画上屋舍相似的建筑,试图解开这个谜团。经过数日的寻找,他们终于在汴京的一个偏僻角落发现了一座与画上屋舍极为相似的建筑。这座建筑虽然有些陈旧,但依然能看出当年的精美。
林之轩等人兴奋不已,他们小心翼翼地走进屋舍,只见屋内摆放着一些简单的家具,墙壁上挂着一些字画。在屋舍的一角,他们发现了一本泛黄的日记,日记的主人似乎是一位工匠,上面详细地记录了这座屋舍的建造过程以及一些不为人知的秘密。原来,这座屋舍曾是一位富商的居所,富商为了彰显自己的财富和地位,特意请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工匠建造了这座与众不同的屋舍。而这位工匠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了一些关于汴京地下通道的传说,据说这些地下通道连接着汴京的各个重要场所,是为了在战乱时方便人们逃生。
林之轩轻轻拂去日记上的灰尘,逐字逐句地研读起来,他的眉头时而紧皱,时而舒展,仿佛正随着那工匠的笔触穿梭回往昔岁月。
“诸位,这日记里记载,那富商本就是个喜好奇巧之事的人,听闻了地下通道的传闻后,便想在自家屋舍之下也寻一寻,看是否能有所发现,也好为自己的居所增添几分神秘色彩。”林之轩抬眸,向同伴们说道。
众人听闻,皆是面露惊讶与好奇之色。一位名叫苏瑾的文人说道:“那这工匠可有真的找到那地下通道的入口?这日记里可有后续提及?”
林之轩又低下头,继续翻看着,片刻后才回道:“倒是有提及一番探寻,只是那入口似乎极为隐蔽,工匠找了许久,也只是在屋后的一处枯井旁发现了些异样。那枯井的砖石排列,隐隐有着规律,与寻常的井不太一样,工匠猜测或许那下面就是通道入口所在,可当时富商觉得贸然挖掘,万一破坏了宅邸的风水,便暂且搁置了此事。”
“那如今那枯井还在否?”另一位叫陈渊的雅士急切地问道。
众人赶忙起身,往屋后走去。果不其然,那枯井还在原地,只是井口早已被几块破旧的木板盖住,周围杂草丛生,透着一股子荒凉劲儿。
林之轩蹲下身子,仔细查看那井口的砖石,发现上面确实有着一些奇特的纹路,只是岁月侵蚀,有些已经模糊不清了。
“看来这就是我们要找的关键所在了,只是要如何确定这下面就是那传说中的地下通道呢?总不能直接下去吧,万一有危险可如何是好。”苏瑾微微皱眉,脸上满是担忧。
年长的学者踱步思索了一番后说道:“不妨我们先在周边再找找线索,看看这附近可有其他相关的痕迹,或是问问此地的老住户,说不定能知晓些什么。”
众人觉得有理,便分散开来,在这屋舍周围的街巷开始打听询问。林之轩则留在枯井旁,继续研究那砖石的纹路,试图从中找到一些开启入口的线索。